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2、检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及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3、探讨抗抑郁药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表达及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1、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选择旷场实验得分相近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10只,生理盐水组(B组)10只,氟西汀组(C组)10只。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共实施42天,每天给予不同的不可预见性应激,一种应激在一周内最多使用2次。用旷场实验和体质量来评价抑郁模型。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mRNA的表达情况。3、采用联合NaHSO3限制性酶切分析法(COBRA)检测MK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4、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旷场试验(1)水平运动:刺激之前,各组大鼠在水平运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慢性刺激21天后,生理盐水组的水平运动距离远于正常对照组(P=0.005),而生理盐水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正常对照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药物干预21天后,生理盐水组的水平运动距离比正常对照组水平运动距离缩短(P=0.000),但氟西汀组水平运动距离较生理盐水组延长(P=0.000),正常对照组和氟西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2)垂直运动:在垂直运动方面,刺激之前,刺激21天及干预21天时3个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0,0.960,0.697)。2、体质量:刺激之前,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慢性刺激21天时,生理盐水组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的体质量减轻(P=0.010),氟西汀组的体质量也较正常对照组的体质量减轻(P=0.000),生理盐水组体质量与氟西汀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干预21天时,生理盐水组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的体质量减轻(P=0.000),氟西汀组的体质量也较正常对照组的体质量减轻(PP=0.000),氟西汀组体质量较生理盐水组体质量增加(P=0.026)。3、生理盐水组MKP-1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较氟西汀组MKP-1mRNA的表达也升高(P=0.024);但氟西汀组MKP-1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4、MK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检测未检测到MKP-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DNA甲基化。结论1、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MKP-1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2、氟西汀可以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并能改善海马MKP-1mRNA的高表达,提示氟西汀可能通过调节MKP-1mRNA表达参与抗抑郁剂的治疗机制。3、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基因的启动子区未发现存在DNA甲基化,提示MKP-1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可能不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