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将艺术治疗引入学校的美术教育中,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突出心理问题。融入艺术治疗理念的美术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释放内心情绪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本文将从学校、团体及个人三个维度出发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应用。在学校层面探讨教师角色所注入的新源泉;在团体层面,参考团体心理动力模式,组成留守儿童小组,在小组中解决问题;而在个人层面,则以个体的需求为探讨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整合及所做调查问卷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初步尝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儿童绘画中的阶段性规律及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论,理论结合实际,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注入新源泉。在此基础上,尝试模式的推广及应用,适用于缓解普通学生的心理问题,论述艺术治疗在未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望。在文章的架构中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引言部分,从研究缘起、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开启研究论述。从团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丰富美术课程新内容,服务于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二部分为艺术治疗与艺术教育相关文献综述,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总结艺术治疗的几大优势。以绘画治疗为主,论述艺术治疗与艺术教育的相互联系。结合玛考尔蒂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总结出儿童绘画的阶段性特征,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在对实践中作出对比与参照。第三部分为艺术治疗在留守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在教师层面,论述美术教师角色定位的新源泉。在学生层面,基于心理动力性团体治疗概念,组建“留守儿童小组”定期在团体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而在个体需求层面,则从留守儿童自身入手,对探究中的具体对象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结合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的问题,进行实践的分析与总结。第四部分为艺术治疗在未来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将融入艺术治疗相关内容的教学内容应用于普通美术课堂,探究其应用价值。以治疗为目的美术课程不仅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