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方法论即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是瞎说一顿。”就是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任何积极的、科学的实践活动过程都离不开与之相应的方法论,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方法论对于医学实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在其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先秦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想,并在这些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涵丰富的中医学方法论,长期以来这些方法论在指导祖国人民却病延年、疾病防治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致力于回到《黄帝内经》本身,去梳理和发掘蕴含于其理论体系中的这些宝贵的方法论,以期为新时代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祖国人民的“大健康”事业寻到一个思路、贡献一份力量。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引用发生学的方法,力求从其成书时代的时空状态下,去综合的、动态的分析与探究《黄帝内经》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及其来源与现实价值。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秦诸子的哲学观概述。本部分首先梳理了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先秦道家、儒家、阴阳家、墨家、兵家等先秦诸子学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概括了这些先秦诸子的哲学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进而阐明了《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与方法论形成的哲学渊源。第二部分是《黄帝内经》医学方法论简括。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六种存在于《黄帝内经》中,受到先秦诸子哲学观影响而形成的,起到基础性作用而又伴有灵活性和独特性的医学方法论,然后对于这几种方法论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是《黄帝内经》医学方法论的现代应用价值。本部分首先对健康中国战略进行了解读,同时进一步阐明了“大健康”理念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展望未来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顺民心、合民意。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针对涉及人群较广、覆盖面较大的亚健康问题,分析了《黄帝内经》医学方法论对构建健康中国的启示及意义。结论:1.在稷下道家《管子》的“道以气显,道气合一”的哲学观以及先秦儒家的“思诚者,人之道也”以及“浩然之气”等思想影响下,《黄帝内经》形成了诸如“百病生于气”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与观点,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道气合一的统治于气的中医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临床诊疗等各方面,对后世传统中医学的防病、诊断、治疗等领域影响深远。而且在应对现代社会人们的亚健康问题方面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此为启发,可以从“培补正气保健康”开始,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恢复、保卫健康。2.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被传统中医学所吸收,对《黄帝内经》的中医学理论模式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阴阳理论以及先秦道家的“反者道之动”、儒家的“致中和”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框构一体,正反相生的反向协同的方法论在中医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与发展,这一方法论在《黄帝内经》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正如在调治亚健康方面,以此方法论为基础,可以通过调节阴阳的失衡改变亚健康状态,进而达到“阴阳和调身无恙”的效果。3.五行生化论贯穿于《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始终,既是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受到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模式影响,《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整体的观点分析生理、病理,采用生克有序的同构系统类象法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在此基础上,《黄帝内经》将五大藏象系统分别归类,依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诊疗,推断病情发展、预后。在新时代,这一方法论对于指导人们改善身体的亚健康问题,实现人民的“健康梦”,以及健康中国的建构都有着切实而深远的意义。4.在“人法天地,至德无为”、“四时有序”、“变有其势,动有其机”等先秦哲学观影响下,《黄帝内经》中形成了道法自然的无为顺时的医学方法论,其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在针对现代社会的健康调节方面,具有现实而宝贵的价值。尤其是亚健康状态人群更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养护健康,勿要盲目而为之,启示人们要“顺时而为护生命”,若顺应自然之道则会逐渐走向健康。5.动静相依,明理得情的以象揣形法是古代医家认识和把握人体生命活动、健康-疾病关系的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手段之一。其于中医学的发生与古代先哲讲究“反者道之动”“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的思想密不可分。此方法论不仅对于传统中医学在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及时干预、控制当今社会的亚健康问题,做到“以象揣形重预防”方面亦具有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6.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正名为仁”思想被荀子继承和发扬,为古代中医学所吸收,又融入其他先秦诸子哲学的名实、名形等思想加以再造,在《黄帝内经》中形成了名为物始,制名指实的以名制形的医学方法论。并以此为基础,在《黄帝内经》中不仅开始对各种疾病进行命名与分类,而且还出现了符合传统中医学健康标准的‘平人’概念归类。这在今天的亚健康防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中医学健康指标参考,对实现“以名制形做平人”具有现实可行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