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主要以1990年代以来的文献为根据,对超个人心理学这一西方心理学的新学派进行整合性的研究,试图揭示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追溯其诞生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应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尝试评价这一学派的贡献与局限。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它是1960年代以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需求。它继承了许多古老文化传统特别是东方宗教哲学的遗产,并从现代物理学中吸取营养,以抗拒长期在心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还原论,它在心理学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詹姆斯和荣格等人的思想。马斯洛晚年的思想和工作为超个人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第一个完整的治疗模型。维尔伯为当代超个人心理学整合现有心理学和世界精神传统提供了理论架构。当代的超个人心理治疗模型还包括: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艾里的钻石理论,超个人的精神分析,超个人的存在主义以及身体中心的超个人学派。这些理论都表达了对人的自我及其超越的不同理解,以及进入精神本源的不同途径和策略。由致幻剂和静修所引起的意识状态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大研究领域,它们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但也有局限性。超个人经验的主要特征包括惊奇、确实、智慧、合一、普遍性和感染力。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临床法则主要有:乐观主义和希望中心,整体取向,多维度和多途径,精神成长的视野,以个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超个人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是对象中心的,多学科的,跨文化的,它强调精神体验的普遍性,认为人的成长要经过前个人、个人到超个人三个发展阶段或水平。超个人领域面临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意识的状态与结构问题、超个人学派与后现代潮流的关系问题、精神病与神秘状态的关系问题等。超个人心理学是一个引起激烈争议的领域,曾经有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批评超个人心理学,如罗洛·梅和艾理斯。如何评价超个人心理学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本文认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心理学的对象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在心理学的任务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理论与应用的模式;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上,它突破了唯科学主义的局限,不再将心理学定位于科学的架构内,而是定位于有关人性的知识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上,它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扩展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超个人心理学还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样式,以抗衡那种喧嚣的、浮躁的、物质利益至上的生存状态。超个人心理学的局限主要在于:缺乏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缺乏明确的态度,归根到底是唯心论的、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的;对虚幻经验的消极影响估计不足;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缺乏明确的限定;试图超越伦理学,回避道德判断,对人性中恶的方面缺乏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