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医学术从温补向寒凉发展的临床背景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医案是研究古代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临床依据。本研究尝试利用医案资料了解明弘治元年至清同治五年(1486—1866年)期间,中医温补、命门、温疫、温病学说11位代表性医家的临床常见病(证候)、多发病(证候)及其疾病(证候)谱的历史变化,从疾病史角度,量化地解释这些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临床依据,以及该时期中医学术主流从温补转向寒凉的原因与过程。本研究属于回顾性断代流行病史调查,同时也是疾病史与中医学术的交互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考证、中医学术研究、历史研究、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及非严格意义上的流行病横断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方法。本研究完成了以下九项工作:一、制定了经实践证明可行的古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方法在现代流行病学和当代中医学科划分的视野下审视和利用古代中医医案,研制古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研究在如何从古代中医医案中收集疾病信息、如何制定属于古代中医内科学范畴的医案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何解决古代中医医案因历史局限和个人撰写习惯的差异而导致的特殊情况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初步建立起经实践证明可行的工作方法。二、建立起明清时期11位代表性医家内科医案数据库对公元1486-1866年(明弘治元年至清同治五年)期间,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吴有性、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士雄、喻昌、徐大椿共11位代表性医家的内科医案,进行了较全面的收集和筛选,共整理出这11位医家的内科医案3783例,建立了“明清时期十一医家内科医案数据库”。三、编制出明清时期11位代表性医家内科临床疾病证候谱在数据库基础上,分别就每个医家临床所见疾病证候信息作分类统计和分析,编制出11位医家的“内科医案疾病证候总谱”、“外感病医案疾病证候谱”、“杂病医案疾病证候谱”,从中提取出各位医家临床见证比例较高的病种和证候。四、编制出明清时期11位代表性医家内科方药性质统计表在数据库基础上,分别就每个医家内科医案所用方药的寒、温、平属性作分类统计和分析,编制出11位医家的“内科医案方药性质统计总表”、“外感病医案方药性质统计表”、“杂病医案方药性质统计表”,即从方药和疗效角度为研判疾病证候的性质提供佐证,同时也为了解各临床医家学术思想及相互间的差异提供量化依据。五、编制出明清时期中医学术思想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内科疾病证候谱和方药性质统计表在上述各医家疾病证候谱和方药性质统计表的基础上,分别对明弘治元年(1486年)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这近四百年间中医学术思想发展三个阶段(温补学说主导期、学术转型期、温病学说主导期)的内科临床疾病证候和方药性质作分类统计和分析,编制出各时期的“内科医案疾病证候总谱”、“外感病医案疾病证候谱”、“杂病医案疾病证候谱”,以及各时期的“内科医案方药性质统计总表”、“外感病医案方药性质统计表”、“杂病医案之方药性质统计表”,提取出各时期的临床常见病证,归纳整理出各时期医家临证常用的方药寒温属性。六、对同一时期中各医家以及三个历史时期的临床见症和方药寒温属性的差异作了分析比较。七、对十一位医家内科医案中有关医界学术思潮、民众体质情况、临床经验总结和援引经典著作、医患关系、心理疗法等方面的评述内容作了辑录并撮取有助于认识明清时期中医学术从温补向寒凉发展的临床背景和认识过程的内容具列于论文中。八、对三个历史时期中的误诊医案和同病异治现象作了对比研究。九、对利用古代医案进行疾病史研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上工作得出四点主要结论:一、利用医案资料,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在大样本基础上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和进行比较研究,大致上复原了明弘治元年(1486)至清同治五年(1866)间以江浙地区为主涉及北京、安徽和江西部分地区的11位医家视野下的疾病证候谱。二、温补学说主导期(1486-1599年)、学术转型期(1600-1664年)、温病学说主导期(1665-1866年)三个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种既有共性,也有明显差异。共性是痢疾病始终稳居病谱榜前列。差异是:温补学说主导期,虚劳咳嗽和慢性传染病(麻风)分别占据病谱榜的第二、三位;学术转型期,前三位的病种多是与消化道有关的疾患(痢疾、呕吐、腹胀满);温病学说主导期,以寒热往来为主要见症的外感热病(疟疾病)上升为第一位,咯血病、内伤咳嗽病分居二、三位,痢疾退居第四。纵观三个时期,常见、多发病病种的历史性变化大致上呈现出从以慢性病为主到急性外感病增多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三个时期的疾病总谱上同样反映出来:急性发热性疾病(疟疾、外感高热病、春温、风温、湿温、伏暑、暑温、温燥、感冒、肺痈烂喉痧、大头瘟、水痘、天花等等)在所有疾病中的比例,依时期先后顺序是12.16%%、16.5%、21.14%,呈逐步递升趋势。三、随着时间向后推移,疾病证候总体上呈现出从以寒证、虚证为多到以热证、实证为主的变化过程。比较三个时期的外感病证型,基本上体现出这种变化趋势:辨证为寒证、虚证和夹虚、夹寒证之病例的比例,依时期先后顺序分别是40%、76%、28.14%。而在温病学说主导期的28.14%中,还包括不少热盛伤津、伤阴的病例数,真正的虚证、寒证较少。杂病亦有类似的情况。医案中的方药属性统计结果从治疗角度清楚地反映了这种疾病证型的历史性变化:温补学说主导期治疗外感病以使用辛温、平性方药居多(54.55%+1.82%),而温病学说主导期用寒凉药治愈的比例接近76.77%。温补学说主导期治愈杂病主要使用温热方药(74.38%),而温病学说主导期用温热方药的比例降至40.63%,而使用寒凉药治愈的比例达50.05%。学术转型期的用药总体上表现为从温补转向寒凉的过渡状态,但仍然偏重辛温。在辨证方面,无论外感还是杂病,寒证、虚证和夹虚、夹寒证之病例的比例都高于前后两个时期。这一现象有待研究。四、疾病、证候、方药三方面的统计数据证明:在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导致的人群疾病证候谱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临床辨证用药施加的压力,是推动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临床背景,是中医学术思潮发生、起伏和演变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正>1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
<正>数据、数据,还是数据。在医学人工智能(AI)领域,无论是医学影像识别、智能机器人,还是辅助诊疗、药物研发,都离不开庞大的医疗样本大数据作为机器训练的基础。仅靠"读书
研究目的:一次性运动和长期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以及血浆和下丘脑相关摄食内分泌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减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方法:实验动物与分组:10周营养性肥胖建模
目的:卵巢癌是妇科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70%~80%的卵巢癌病人发现时已为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主要原因是早期卵巢癌没有症状,病人难以及时就诊。
自传统社会进入现代以来,市场经济使道德的生活基础和人伦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个人的“私人生活”从社会的整体生活中分离出来,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存在空问,另一方
目的探讨饮食与心理辅导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56例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
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变得越来越大,开发安全、健壮的软件越来越难,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软件的漏洞暴露在大量的恶意攻击和入侵事件中,因此软件的安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传统的养老模式存在的弊端使其不足以满足社会逐年加重的养老需求,如何弥补传统模式上的种种缺陷使老有所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进入课堂,必然会给大学英语注入新的动力。在信息技术大潮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风靡教育界。本文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试图构建"微信
<正>2014年11月6日,上海-花旗集团近期发布一项全新的运营资金分析服务,该服务结合了高效分析能力、创新的可视化技术及实时交互特征,可以清晰了解企业客户的完整供应链。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