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性教师评价是指在自然的情境中,采用特定的调查方法,尽可能详尽而全面地收集被评教师发展状况的资料,并以此对被评教师的工作过程、绩效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进行质性教师评价的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有效的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师资队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利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虽然这种评价方式便于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奖优罚劣,但它易忽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广大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诉求。正是由于量化教师评价的局限性,质性教师评价开始引起教育评价研究者的关注。在评价主体上,质性教师评价提倡评价双方平等对话,关注互动过程;主张多元主体协调有序的共同参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上,一方面强调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强调评价过程的动态性,注重生成价值。在评价结果上,以描述性资料为主要的呈现形式;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可反思性和改进性。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以及实物分析法是质性教师评价收集信息的基本形式。值得强调的是,量化与质性的教师评价并不矛盾,是可以结合使用的教师评价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师评价;但是也有少部分学校开始进行质性教师评价的实践,比较突出的是开始采用档案袋评价。英、美两国是开展教师评价改革较早的国家,对质性教师评价的研究与应用是比较成熟的。美国开展的质性教师评价活动灵活多样,主要有档案袋教师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为既保证教师的绩效,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英国主张合理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开展教师评价。这对我国开展质性教师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要以发展性教师评价观指导教师评价实践;其次,综合运用质性评价方法;最后,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运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教师评价的情况,特别是广大教师对教师评价的需求情况,通过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广大教师希望通过教师评价能够改进工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普遍支持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而在众多评价主体中,教师普遍希望能由熟悉自己日常工作的同事在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广大教师承认评价标准的动态生成性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同时广大教师也对教师评价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如教师普遍认为评价周期以一学期为宜;应在评价结束后设置交流反馈环节;评价结果应该包括文字性的内容;注意评价结果的保密性等。通过了解广大教师对开展教师评价的需求发现,教师普遍认同质性评价的理念,肯定开展质性评价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见质性评价在教师群体中有广泛的基础。结合目前国内外开展教师评价的实践及广大教师对开展教师评价的需求,建议开展质性教师评价。应首先更新教师评价观念,要求既要树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观又要正确处理量化教师评价与质性教师评价的关系。其次要借鉴他人经验,因地制宜开展质性教师评价。再次要建立良好的质性教师评价运作机制,包括选择适宜的评价主体、科学设置教师评价的组织过程以及合理运用质性教师评价的结果。最后要建立质性教师评价的保障制度,包括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质性教师评价的监督制度及质性教师评价的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