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黄河兰州段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研究对象,结合2007-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对化肥施用、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四种污染源产生的TN、TP负荷进行计算,得到TN、TP的负荷总量,分析了其年变化趋势,以及化肥施用、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对TN、TP的贡献率,并利用GIS描述了TN、TP污染物负荷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2007-2012年黄河兰州段由化肥施用产生的TN、TP负荷一直处于上升趋势,TN、TP负荷由2007年的TN4023.4t/a, TP957.94t/a分别上升到2012年的TN4757.46 t/a、TP1132.74 t/a;由水土流失引起的TN及TP负荷均呈现“W”型,2008和2010年出现谷值,2007年、2009年、2012年为峰值;(2)2007-2012年由畜禽养殖引起的TN、TP负荷贡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峰值在2007年分别达到3931.57t/a、466.88/a,在2008年有所下降,后基本呈现平稳态势;2007-2012年由农村生活引起的TN和TP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A”型,峰值出现在2010年分别为TN2135.6t/a、TP252.89t/a;(3)2007-2012年黄河兰州段的TN波动较大、TP负荷相对稳定;2007年TN、TP负荷均出现峰值分别为11717.88t/a、3047.75 t/a,2008年出现谷值TN、 TP负荷分别为10312.05 t/a,2358.79 t/a; TN、TP负荷均在2009年出现次峰值,后呈略微上升趋势;(4)研究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中TN负荷的来源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化肥施用(39.79%)、畜禽养殖(29.82%)、农村生活(19.26%)和水土流失11.13%;TP负荷来源贡献的大小排序依次是化肥施用(38.68%)、水土流失(36.35%)、畜禽养殖(15.45%)和农村生活(9.52%);(5)对于兰州各区县TN年负荷量大小排序是:榆中县(4092.6t/a)>永登县(3308.1t/a)>皋兰县(1437.1t/a)>红古区(749.17t/a)>七里河区(708.81t/a)>西固区(426.1t/a)>城关区(150.07t/a)>安宁区(134.56t/a);对应的TP年负荷量大小排序是:榆中县(968.85t/a)>永登县(814.1t/a)>皋兰县(459.57t/a)>红古区(152.52t/a)>七里河区(121.68t/a)>西固区(76t/a)>城关区(23.32t/a)>安宁区(20.9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