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监利县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近10年,深感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时间之长、课余生活贫乏和枯燥,很多学生除了待在教室和学校学习之外,没有参加过任何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因为感到生活沉闷乏味学生因此而厌学,因此辍学。由此,我产生了研究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念头,并以本人所在的湖北省监利县三所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为本研究的起点。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第二部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来收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时间分配情况、情感状况、对课余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参加课余活动的意愿、动机、顾虑、满足程度、期望和偏爱,以及对课余活动的组织、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频率、场地和器材、事后的总结和评价等方面的真实数据和感受,并用SPSS17.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课余活动时间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不健康,活动次数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满意度低,课余活动缺少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余活动的组织混乱、缺少计划和指导,对课余活动认识不清,组织和参加课余活动的动机不正,课余活动缺少评价与反馈机制等。第四部分原因分析。从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五个方面分析造成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笔者针对地域特点和学生需求,从转变认知理念、政府、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提出了以改变对课余活动的认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国家加强立法和资金投入与监管;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对学校的考评方式,增加教师编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针对课余活动组织的交流体系,明确负责机构,做好监督检查;其他机构和部门做好配合与检查;学校方面应建立课余活动的规章制度,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课余活动形式,组建学生会和学生团体,并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团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制定场地和器材使用制度,允许学生课余时间使用活动场地和器材;家庭方面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转变休闲娱乐方式等多项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