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料配合对烤烟营养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是叶用经济作物,烤烟品质决定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各种养分对烤烟品质影响很大,确保足量而适时地供给烤烟各种养分是保障其品质的关键。本研究在2000年和2001年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氮素(硝态和氨态)比例、有机无机肥配合、增施微肥(铜、锌、铁、锰和硼)对烤烟矿质营养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在山东典型褐土上进行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T1,硝态氮:氨态氮(NO_3~-—N:NH_4~+—N)=20%:80%;T2,NO_3~-—N:NH_4~+—N=50%:
其他文献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谷蛋白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谷蛋白总量的40%,其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分子量相差较小和亚基数目较多,不易用SDS-PAGE进行分离,因而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相比对其研究较少。且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二倍体和四倍体硬粒小麦,本研究以普通六倍体小麦PH82-2-2为材料,对其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基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Genebank上登记
学位
本文采用经航天搭载的突变和对照高粱种子,从农艺性状,光周期反应,穗部形态及光形态建成等方面,对突变高粱苗期和植株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试图探讨光敏色素(PHY)和隐花色素(CRY)对突变体高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同时进行诱导突变高粱愈伤组织实验,为今后进行CRY1或CRY2转基因实验做准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突变体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对突变体在出苗期、株高、穗轴长、节间长
学位
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供试材料,设三个不同施氮量(高施氮量N_3,中施氮量N_2及低施氮量N_1)和三个施肥时期(倒三叶肥L_1,倒二叶肥L_2及倒一叶肥L_3),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以不施任何氮肥为对照(CK),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理特性、群体质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成熟籽粒胚乳微观结构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的综合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学位
本试验以永良四号、90鉴210为试验品种,对春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下源、库形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宜种植密度和氮、磷、钾配方施肥,氮肥适量后移等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处在适宜范围,并使其发展变化合理,以实现叶面积持续期较长,群体花后功能叶片光合活性强,干物质生产效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多,为库的建成和充实提供充足物质来源;氮肥后移可有效地提高每穗可孕小花
学位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下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2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供试品种为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主要结果如下: 1.施氮量对杂交稻的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优培九在0-240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较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汕优6
学位
本研究以两个耐低钾品种与两个不耐低钾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膨胀珍珠岩盆栽试验与室内综合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了低钾胁迫下苎麻从形态到生理的各种适应性变化,并探讨了苎麻缺钾生理指标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低钾胁迫下,苎麻地上部植株明显矮化,不耐低钾品种矮化更显著;植株下部老叶首先表现症状,一般沿叶片外缘变黄,呈灼烧状,最后叶片变成褐色,干枯脱落,严重时麻株枯死,不耐低钾品种症状更严重;同
学位
随着测序工作的完成,水稻基因组研究的重点随即转移到功能基因组研究上。通过DNA标签法建立大规模突变体库是目前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除了基本的插入突变,DNA标签还发展出了基因捕捉、激活标签、多功能标签、可诱导标签等多种形式,其中多功能标签集几种标签的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最有效方式。 本试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日本晴的大规模突变体
学位
糊化温度是评价水稻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有关糊化温度的表型、生化及遗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为了有效地调控稻米的糊化温度,以改善稻米蒸煮品质,满足食品工业等的需求,对控制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分离克隆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糊化温度差异大的籼稻品种双科早和粳稻品种C堡为亲本配制F_2群体,F_2群体的表型分析(碱消试验)结果表明,糊化温度由单基因控制。对水稻不同
学位
图位克隆是克隆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基因组文库——尤其是BAC文库又是图位基因克隆的一个关键性技术平台。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发现的一份珍贵的小麦材料,含有显性核不育基因ms2,其不育性非常稳定彻底;矮变1号是从小麦矮秆早中发现的矮秆基因突变体,含有显性矮秆基因Rht10,Rht10基因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在小麦所有矮秆基因中是降杆作用最强的一个基因。矮变一号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后培育出含有矮秆基因标
学位
该研究以24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幼胚培养,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对筛选出来的优良基因型材料,采用携带GUS基因的N105/pVector(农杆菌/质粒)对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研究了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携带NptⅡ筛选标记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基因的LBA4401/pBok2(农杆菌/质粒)进行遗传转化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