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几轮医改,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这次改革,其深度、广度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响都是空前的。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型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服务同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意见大,“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卫生健康公平性受到质疑,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势在必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性的服务行业,专业性较强、具有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征。它的发展状况在相当程度上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中国的民生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改革是否成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计划体制下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是公立医院,现在80%的医疗资源和90%的诊疗量是由公立医院来提供的,所以,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关系到新医改成败与否的关键。然而,公立医院自身的生存却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形成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不但造成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令医疗机构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大部分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医疗机构不断萎缩,导致“看病难”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既“管”又“办”,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遏制了医院的发展潜力,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制约。想要公立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至名归,提供群众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大家认为应该提供的服务,让它们既能发挥公益作用,又能担当维护居民健康、发挥教学科研示范、解决疑难病症的中坚作用,不但需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调整政府自身的定位,改进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整合全社会资源来保障居民的健康;也需要公立医院对自身的重新定位,发展求变,不断的顺应形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外国对医疗服务改革的借鉴,分析国内上海,江苏,等地对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改革进行的新尝试,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本文提出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