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对比角度探讨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开始学习汉语这门古老的语言,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另一方面,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大多数非英语国家首选的一门外语,我国将英语课程列为学生从初、高中至大学的必修课,而且四、六级英语考试也成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测试。怎样将汉语用简便快捷的方法教授给外国人,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理解中国文化?怎样用形象直观的办法将英语传授给中国人,让大家可以直接跟英美人交流,了解对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取长补短、互惠共赢?这些问题正是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存在的意义。而作为汉英语言对比的基础,汉英语音的对比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从音位系统、音节、音素、语流音变等角度对汉英语音进行对比的现状,本文从两种语言的发声法和语音系统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尝试另辟蹊径找到一条更方便易行的语音学习途径,让枯燥乏味的语音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起来。本篇文章分为引言、汉英发声法对比、汉英语音系统对比、汉英语音教学方法及纠偏对策和结语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中主要介绍了本篇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目前国内语音对比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汉英不同发声法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本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对汉英两种发声法进行了综述。第二节对汉英两种发声法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了呼吸方式和发声位置的不同会如何导致汉英发音的根本不同。第三节是不同教学法引发的教学反思,通过随机抽取一些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测试,用实验来证明掌握发声法对汉英语音的教学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章汉英不同语音系统对比及偏误分析,本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汉英音段音位系统对比,该小节首先对汉语的声母和英语的辅音中相似或不同的部分进行了逐一对比,分析了英语国家学生和汉语国家学生在这部分容易出现的语音偏误:其次,本小节又对汉语的十个单元音韵母和英语的单元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这部分内容学生容易在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第二节汉英超音段音位系统对比,本小节主要对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通过选取学生进行测试的办法对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的偏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第四章汉英语音教学法及纠偏对策,本章讨论并列举了汉英语音教学时比较有效的教学办法,并对各个教学法适用于语音的哪些相关教学做了说明和分析;同时,本章节对汉英语音中较难发音的音素提出了纠偏对策,以期对提高语音教学技巧有所帮助。第五章强调了汉英语音对比的重要性,总结了本文的优缺点,希望对今后汉英语音的教学和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两种语音的对比分析,从发音根源上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让汉语和英语的教学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在小学仅接受达400 公尺教学的十一、十二岁的小学毕业生, 一踏进中学校门, 就将面临着800 米 ( 女生) 和1000 米( 男生) 的耐力跑教学。如何让他们尽快乐意接受这种既枯燥乏味, 又艰苦劳累的
<正>如今拉链不再仅是传统的辅料,我们可以从KCC拉链里发掘更多服装设计的泉源。精致的拉链在开合之间张扬着个性,精致的拉链也在材质与制作上保证了客户的需求;精致的拉链更
期刊
KCC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仍处在高投入、高浪费、高污染、低产出的初级阶段,这种“资源——产品——污染”单向式的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是资源供
为了提高华山松幼苗对高盐胁迫的适应性,利用0~200mmol/L的NaCl溶液对华山松种子浸种处理,研究其在高盐胁迫下(300mmol/L NaCl)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20
介绍了4种主要遗传标记,即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以及分子标记的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重点对遗传标记在辣椒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对常规方法、全站仪与数码相机的集成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修复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古建筑测绘时要根据测绘目的要求,遵循多种方法并用、传统方法与新技术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为进一步完善精准施肥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当前主流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为平台,运用GPS定位、Baidu Map API和数据库等相关技术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补充,也是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的重要依据,对规范土地整治行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上地整治潜力分
疯草的滋生蔓延严重破坏草地生境,制约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利用3S技术对疯草分布及危害程度的调查研究比较少,而疯草的分布及面积是疯草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基础。
人们在同疫病抗争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病原微生物是造成疫病流行的根源,要想彻底扑灭疫病,首要的是消除传染源,然而当上百万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染疫动物尸体摆在面前时,不由令人毛骨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