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糖脑苷脂酶基因与闽南地区汉族人群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步态异常等。P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基因的多态性在P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的致病基因葡糖脑苷脂酶基因(Glucocerebrosidase gene,GBA)突变被发现可能增加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成为目前PD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研究显示在犹太人群PD病人中GBA基因N370S突变率最高,而非犹太人群中则以L444P突变常见,表明GBA基因突变存在显著的种族地域差异。在犹太人群GD中突变率较高的R496H、IVS2+lG→A及汉族GD人群突变率较高的R120W等基因与汉族人群PD的相关性国内外均少有报道。目的:探讨葡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与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行GBA基因分析,检测闽南地区105例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和397例健康对照者的GBA基因N370S、IVS2+lG→A、L444P、R496H、F213I、R120W和R353W的突变频率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两组的基因型是否存在差异,分析GBA基因多态性与本地区汉族人群PD的关系,比较基因型不同的PD患者基本临床特征、Hoehn-Yahr分级及UPDRS评分差异,并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闽南地区105例散发性PD患者中发现2例(1.91%)GBA基因L444P杂合突变,未发现N370S、IVS2+lG→A、R496H、F213I、R120W和R353W突变。在397例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N370S、IVS2+lG→A、L444P、R496H、F213I、R120W和R353W突变。在闽南地区105例散发性PD患者和397名健康对照者的GBA基因L444P突变频率有显著性差异(x2=7.592,P=0.043)。结论:1. GBA基因L444P突变与闽南地区汉族人群帕金森病的易感性相关。2.GBA基因N370S、IVS2+lG→A、R496H、F213I、R120W和R353W突变与闽南地区汉族人群帕金森病无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一、领导班子建设先进单位(9个)自治区草原监理站、自治区草原总站、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自治区畜牧总站、自治区畜牧厅畜牧科技资料编译室、自治区牧业信息中心、畜
新疆芳草湖总场布鲁氏茵病(下称布病)流行历史已久,也是新疆国营农场重疫区之一.总场成立至今,所辖8个分场均发现人、畜间有布病流行,对本场畜牧业的发展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已
LTE作为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同步技术、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是LTE系统接收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系统正常工作提供了可靠
中国传统绘画若想适应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与世界艺术交流对话,并从中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个性,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中国传统绘画单一的构成形式,尤其是在色彩语言的表现方面。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可视化的生物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而开发和应用可用于两种或多种生物成像检测技术的多模式成像探针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综合监控需要将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形成全生产过程的综合监控,实现对煤矿设备及安全环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基于GIS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设计了农业地下潜水资源监测系统.
目的:因其高发生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脑中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缺血性脑中风的常见原因是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性损伤后引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