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是文体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自绘画艺术,现指语篇中的某些部分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因而更能吸引读者注意。前景化最早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随后经历了众多文体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他将前景化分为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并多次在著作中提及前景化概念及其运用。前景化和翻译的结合最早是由叶子南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的。随后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阐述了前景化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西游记》小说的研究类别多样,但是从文学、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其英译本进行探析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在《西游记》百年英译史中,产生了众多英译本,其中余国藩和詹纳尔的译本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两个全译本。这两位学者的《西游记》英译本均出自20世纪80年代,流传时间久,受众广,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个译本。因此,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视角对余国藩和詹纳尔译《西游记》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西游记》全译本的翻译研究,并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与启发。本文旨在借助前景化理论的视角,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根据利奇对前景化的分类,本文以聚合前景化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以及组合前景化中的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代的偏离五大类别为基础,从《西游记》中撷取典型译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译本中前景化语言的再现问题。作为一部皇皇巨著,《西游记》中的前景化语言丰富多样,本研究发现:1)《西游记》作者巧妙运用前景化语言,使得小说叙事和文体风格更加突出。其中,组合前景化使小说语言朗朗上口、简洁凝练、对仗工整。而聚合前景化中的词汇、语法、语义、语域及历史时代的偏离则为行文增添更多活力和创造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西游记》灵活多变的语言。2)在《西游记》两英译本中,余译对前景化语言的翻译要胜于詹译。余译采取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而詹译则恰恰相反。因此,余译力求忠实于原文,尽量再现原文的前景化语言,而詹译则更侧重译文的可读性,忽略了对前景化语言的最大化保留。3)完全再现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几乎不可能。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二是译者翻译策略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再现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译者应以异化为主,充分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更好地进行翻译。在遇到文化缺省的情况下,则需归化为主,必要时加注以防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总而言之,本研究从前景化视角详细探讨了《西游记》两英译本的语言风格和特色,通过具体的译例分析对比总结出了余译和詹译在翻译策略和翻译质量上的差异,从而对小说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建议。它不仅能够拓展《西游记》英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相关领域的文学翻译实践,也为海内外读者理解《西游记》及中国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