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产市场的起伏变化,资产价格的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引发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尤其是宏观政策研究的一个重点。房产作为家庭的大宗财富,也是居民家庭的重要消费支出。随着房地产的投资属性的逐步显现,其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对居民及宏观经济的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国外对财富效应理论的研究比较早,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个新兴市场。自1998年实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住房市场发展迅速,住宅商品房投资额和销售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2012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相对于1998年的3614亿元,增长了9倍。全国住宅销售面从1998年的10827.10万m3提高到2012年的96528.41万m3,全国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也从1854元/m3上涨到4993元m3。但与此相伴,居民收入的增长却不及住房价格的增长速度,住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难题。由于住房消费的大幅增加挤占其他社会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空间,消费能力低迷也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房价持续上涨,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持续的过热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也将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通过在将住宅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尝试对住房消费人群进行区分,从不同收入角度研究房地产财富效应,以期对居民的住房和消费政策的有一些启发。本文共分为五章: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股市和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了财富理论的发展历史及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然后运用财富模型对我国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总体不明显,其中高档住房的财富效应为负值,是造成整个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主导作用是居民收入水平,因此只有稳定居民收入预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是促进我国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