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鲆鲽鱼类、河豚鱼及石斑鱼类均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已形成工厂化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产业能耗高、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效益,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这几种海水鱼类的养殖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以离岸网箱养殖为基础,对两种新型网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其投入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结合离岸网箱养殖的过程,对“陆海接力”养殖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作出了优化和完善。本文主要由五章组成,第一章阐述了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发展概况,对国内外网箱养殖发展趋势有了清晰的认识;对网箱的结构类型及养殖配套设施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对两种新型网箱,即方形钢结构减流式网箱(10m×10m)和环保型塑胶双层网箱(4m×4m+3m×3m),进行了理论分析。方形钢结构减流式网箱在原有方形钢结构的基础上,网箱底部增加一闭合密布网衣可养殖刺参,使得有效的养殖水体利用率得到最大化,可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上面网衣底部缝合一小网目网衣,起到减流的效果;塑胶环保型双层网箱,在原有塑胶环保型网箱的基础上,在其里面添加一简易平台,目的是为了在有效的养殖水体内,增大有效养殖面积,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第三章对褐牙鲆、红鳍东方鲀、云纹石斑鱼及大菱鲆进行了离岸网箱养殖试验,结果如下:褐牙鲆的方形钢结构网箱养殖结果不理想,鱼体成活率较低仅为30.1%,生长情况不佳,这与海水温度过高及频繁的风浪有很大关系;减流式方形钢结构网箱养殖的褐牙鲆结果良好,成活率为89.83%,鱼体生长情况较好,由576g/尾经32天长到784g/尾,这与稳定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后因网衣长满了附着物,影响了水体正常交换,鱼浮水现象严重,考虑到鱼健康问题,被迫中止试验;三种类型网箱(木制网箱、塑胶环保型网箱和塑胶环保型双层网箱)对大菱鲆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都比较理想,其中塑胶环保型双层网箱有效养殖面积比较大,可适当提高放养鱼的总数;云纹石斑鱼在方形钢结构网箱中养殖,由620g/尾经62天养殖增长到760g/尾,成活率92%,养殖效果较好;红鳍东方鲀的放养规格较小60g/尾,经93天的养殖长到315g/尾,成活率为93%。四种海水鱼养殖过程中,饵料均为新鲜饵料,海水温度变化适当地升降网衣,定期的检查网衣破损情况。第四章深入探讨了“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主要对云纹石斑鱼和红鳍东方鲀的陆基工厂化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4 kg/m3为云纹石斑鱼的适宜养殖密度,4.26 kg/m3为红鳍东方鲀的适宜养殖密度,因养殖环境稳定,养殖规范化程度较高,养殖的成活率也比较高,鱼生长状况良好;鲆鲽鱼类的运输时使用周转箱可提高成活率,云纹石斑鱼在短途运输过程中需进行适当麻醉,河豚鱼在放养网箱前进行切齿;起捕红鳍东方鲀和云纹石斑鱼时,大抄网与起吊杆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的成活率;莱州湾海水鱼海上网箱放养时间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水温达到适宜鱼类生长的程度,福建宁德三都澳网箱养殖区的大菱鲆放养时间为12月中下旬,适宜温度时放养鱼类。第五章对陆海接力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