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恒速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离心实验技术和微量驱替实验技术,对来自长庆油田的超低渗砂岩储层岩样进行研究,并将其实验结果与长庆的特低渗储层岩样和致密储层岩样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可知,长庆超低渗储层孔隙和喉道发育比特低渗储层要差,比致密储层要好。相对于特低渗储层来说,超低渗储层孔喉比较大且分布范围较宽,大喉道及大喉道所控制的孔隙体积明显较少。2.通过对储层可动流体的研究可知,长庆超低渗砂岩储层与特低渗砂岩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都超过了40%。即使是可动流体饱和度相近的超低渗(K>0.3×10-3μm2)岩样与特低渗岩样,超低渗岩样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也明显少于特低渗岩样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致密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小于特低渗和超低渗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几乎全为半径小于0.2μm的小喉道所控制。长庆超低渗储层T2截止值平均值为15.22ms。3.通过对储层单相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可知,相对于长庆特低渗储层来说,超低渗储层和致密储层注水将更加艰难。长庆渗透率小于0.3×10-3μm2的超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要远高于特低渗储层,而低于致密储层;渗透率、有效喉道半径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均对启动压力梯度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