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导向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系统化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功能与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地位,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导向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和功能特征,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按照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结合当今社会的现象,阐明了意识形态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提出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导向上要坚持时代性的要求,突出其辩护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整合功能。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找到理论依据。和谐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传统的意识形态比较有了历史性的转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理论功能和价值导向的科学统一。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更注重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与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以科学、合理的面貌呈现在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面前。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对各个领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引导全社会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人们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他文献
本文就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影响素质教育展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的认识途经进行了论述。
<正>从不惜成本专注精细化,到今年"销售为首、现金为王",起步一线城市并专注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房地产企业绿城集团,通过探索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扭转一度的不利局面,重新进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引起的伟大变革,植根于他对“存在”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而现实生活在其本质上都是实践的。研究马克思的“存在”,我们可
高光谱遥感图像具有大量的光谱波段,有助于地物的精细分类与识别。然而,随着波段的增加,数据冗余度也相应增加,使得图像融合计算量增大,过程繁杂。因此,提出了基于波段背景清
<正>子宫发育畸形是女性生殖系统畸形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3%~4%,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1-2],同时导致受孕后妊娠和产科并发症也比较多[3]。子宫畸形的不同分型与其
身份问题对于散居海外、生存在多重文化夹缝中的美国华人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首部作品直接以"骨"命名,体现了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取向。以后殖
外国中小学教育述评陈昭文为了争夺21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领导地位,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纷纷为培养下个世纪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而制定了全国性教育目标,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