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酵木糖产乙醇一直被人们视为植物纤维原料生物转化生产乙醇的关键因素,筛选优质、高产的木糖发酵菌株也就十分必要。试验以从湖南农业大学农科院试验田、芒草基地、苎麻地等地方采集的土壤以及动物园采集的熊猫粪便为主要分离源,经过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得到了如下结果:1、分离出16株能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野生菌株,经过TTC鉴定培养基初步筛选得到具有较强发酵木糖产乙醇能力的4株菌株,分别编号为M1、M2、M3、M4。在温度28℃、发酵时间为2d、摇床转速为120rpm、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mL/100mL)、木糖质量浓度为20g/L的复筛条件下发酵,测得M3、M4的乙醇产量分别达到了2.47g/L1.82g/L,是较为理想的野生发酵菌株:2、由于发酵工艺条件对乙醇产量及得率有较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发酵温度、pH、底物浓度、发酵时间的单因素试验以及L9(34)的正交试验,对初筛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在木糖浓度30g/L,发酵时间为72h,初始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8℃的条件下,M3乙醇得率达到了0.25g/g,乙醇产量为7.9g/L比正交优化前条件下的乙醇得率提高了10.0%。3、鉴于复筛得到的野生菌株有较好的乙醇发酵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以及ITS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得知M3为假丝酵母菌属。4、以乙醇为初始耐受性物质,分别配制浓度梯度为1%(即100mL培养基中加入乙醇10mL)的初始乙醇体积浓度1%-10%的木糖(20g/L)发酵培养基,在温度28℃、发酵时间为2d、摇床转速为120rpm、接种量为2%条件下发酵,测得M3耐乙醇能力最高为体积浓度4%,即质量浓度为32g/L;以木糖为初始耐受性物质分别配制浓度梯度为1%,即10g/L,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1%-10%的木糖发酵培养基,在温度28℃、发酵时间为2d、摇床转速为120rpm、接种量为2%条件下发酵,测得M3耐木糖能力最高为质量浓度5%,即50g/L;以M3为发酵菌剂,在温度28℃、发酵时间为2d、摇床转速为]20rpm、接种量为2%,总糖浓度为2%不变,分别将葡萄糖和木糖以1:1、1:2、1:3、3:1、2:1比例混合发酵。结果表明:单一葡萄糖发酵的乙醇产量最高,葡萄糖的加入起了葡萄糖效应的作用;以M1、M2、M3、M4以1:1两两混合,在温度28℃、发酵时间为2d、摇床转速为120rpm、总接种量为2%条件下发酵,测得任意两菌发酵木糖产乙醇水平低于两者中任何一株,未表现出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