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友是大学教育的产品,也是大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校友对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国目前大学校友工作遭遇了不少困难,一方面,校友事务繁杂、结构主线不清晰、工作人手缺乏,亟待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另一方面,从大学来看,校友工作起色不大,对大学贡献不显著,又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源。若从这个二元矛盾中突围,须跳出现有的校友工作的思路和框架,重新梳理大学与校友的关系,根据大学与校友关系的本质明确工作重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助力大学发展。在“大学-校友”共同体中,“传播真理、培育人才”是大学永恒的根本使命,是不同时代大学凝聚校友这一群松散自由人的力量源泉;大学只有先对校友付出,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服务,才能期待校友在成功后的回馈。面对校友可能提供的多元且分散的资源,大学不可能全部开发利用,否则更加剧了大学校友工作弥散、混乱的局面,本文从“校友能普遍为大学提供的”、“需由大学校友会去主导开发的”、“能有效推动大学发展的”三个标准对校友所能提供的资源进行筛选,并归结为两类:(1)通过校友调查搜集的校友信息反馈,成为大学未来改进的依据(2)实施专业的校友捐赠活动,获取大学当下发展所需的资金。针对校友信息反馈的获取,论文比较了英国、西班牙、荷兰、德国和美国五个国家自上世纪开始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校友调查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探究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1)校友调查能有效评估大学质量,但不能单独成为行政决策的依据;(2)校友调查应在大学层面展开并落实于实践的改进才是有效的;(3)掌握校友信息并承担与校友日常联络工作的校友会应参与校友调查,有助于调查结果的反馈及灵活、多元的调查的开展。针对校友的财、物资源的获取,本文以大学捐赠中研究和行动开展最早、发展最为成熟、效果最为显著的美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剥离美国大学捐赠的文化、社会、法律以及教育历史发展的影响之后,深入分析美国校友捐赠特征研究结果,研究得到适合于引借到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中的外在影响因素与内在心理动机。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可迁移至我国校友工作的10个实施维度的模型:(1)培育未来校友的捐赠习惯;(2)汇聚校友资源提升培养质量;(3)改进宣传提升大学形象;(4)优化校友会组织和管理;(5)建设校友完善数据库;(6)校友数据分类管理;(7)建立各类校友共同体;(8)开展多元的校友服务;(9)捐赠后的联络与服务;(10)设计有吸引力的捐赠项目。并结合文献研究和一系列大学成功募捐的案例明确每一个维度的策略和具体方法。最后,论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校友调查、校友捐赠以及校友会工作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结合校友调查及捐赠的比较研究的结论,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大学与校友的互动平台,探索我国校友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