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命意志的主题研究——比较《小癞子》与《摩尔·弗兰德斯》的异同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作品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也是一种跨民族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而且是一个范围极其广泛的领域。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并不单纯的只研究主题,它还包括对题材、情节、人物、意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小癞子》与《摩尔.弗兰德斯》,这两部流浪汉文学作品的比较,展开“生命意志”主题研究。   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意志的本质是无尽的欲求。意志最大的欲求是生命,哪儿有意志,哪儿就会有生命、有世界,因而意志又可称为生命意志,人的身体与世界,都是意志的客观化。而死亡,恰恰是对生命意志的最大否定。所以,人的惧死恋生,是由人的生命意志所决定的,是正因为如此,《小癞子》和《摩尔·弗兰德斯》的主人公,即使生活极为艰难,也在顽强地战胜困难,极力地维护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生命意志使然。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流浪汉文学,以其独特的传奇艺术风格,成为欧洲文学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它通常由一个下层主角的浪游串联成一系列故事组成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最早的叙事作品。《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各国文学史上一致把《小癞子》称为“流浪汉小说”的鼻祖。它首创了伪自传的叙述手法,让流浪汉自述自己的故事,把我们带进十六世纪西班牙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场景中去。《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一部重要作品之一,同时又是英国小说史上一部重要的流浪汉小说。它作为一本启蒙小说,它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批评现实主义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项语言习得的重要技能,英语写作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存在不少写作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在
南非于1994年推行民主制度,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新南非于两年后制定了新的宪法,宪法规定了11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并且要求所有官方语言享有平等地位,其他的机构也相应制定了类似的
由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技术所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也随之逐渐体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