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文化身份构建中的DV书写——以云南省摩梭族的社区影像实践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南省摩梭族落水村的影像实践为个案研究,探讨摩梭人为自身族群身份的构建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在文化多元并存、传媒疯狂渗透的语境中,生活在边陲地区的人们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主流话语体系中的信息弱势群体(Information Underclass)。电视裹挟着诸多视觉幻像与价值观念植入村寨,这种状况会使少数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内核逐渐丧失。 2006年首届摩梭影展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民俗博物馆举行,自此以后,类似的影像实践就开始在摩梭族落水村蔓延开来。虽然影片质量参差不齐,文化视点各异,但摩梭人在影像生产及观影讨论中破译文化信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影像观,从而使以DV影像实践成为比电视更开放、更具有交互性的大众传播渠道、公众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影像实践成为了摩梭人文化身份构建与定位的力量源泉。 2008年初,笔者有幸跟随“云之南”参加社区影像实践,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借鉴“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社会学方法,通过田野调查(Field Work)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以参与式的内部观察和生动的描述记载社区文化建设,拒绝用抽象的数据遮蔽有血有肉的生活体验,并试图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情景化的意义解释。 本文意欲努力发掘和聚合的,是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力量,摩梭人以DV作为书写工具进行社区影像的实践,还原了文化持有者的内在视角,引发出摩梭人深入探讨本族意识与文化身份的影像实践,从而逐步形成了区隔于主流话语的影像观。促成这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电视在村寨的植入,并非这个民族发展过程中自己的选择,对于摩梭人而言,电视和DV的出现对本民族的口述历史是一种隐性取代,“影像思维话语”对这个缺失文字的少数民族而言,无疑是影响深远的。
其他文献
摘要内容:时代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居住空间设计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在内容和自身规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现代科技成果得到了不断的屠光和应用,同时声、
“格式塔完形说”即“格式塔整体论”,它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有机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从中凸现创造性,从知觉到格式塔“质”即表现性入手,去把握整个“完形”。“
日本动漫在世界动漫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漫画(Manga)与日本动画(Anime)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独特性有目共睹。日本动画多改编于日本漫画,这不仅是从漫画到动画的转变,也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对能够无拘无束的自由交流、自由活动的渴望一刻也没有停息。最早的具有便携意义的产品可能就是由于印刷术的发明而带给我们的书籍,它第一次将信息的移动和传承变
2008年10月,我的年轻同事安托万·邦菲斯高高兴兴地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回来时却再也没有笑容了。因为,他的右脚5个脚趾冻伤坏死,只能动手术截去脚趾。安托万回国后住进了巴黎的医院,医生建议把伤脚再削平些,以便有足够的皮肤能够包住伤口,否则,伤口愈合将是非常漫长和极其痛苦的过程。对这位年轻的运动员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噩梦。安托万拒绝了再次手术,“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贝尔纳·德科特教授能用蜂蜜进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