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轮车(TW,机动二轮车和非机动二轮车)保有量的增加,二轮车交通事故数量有明显增加。汽车与二轮车的碰撞形态和事故严重程度较行人复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AEB)能够有效降低骑车人损伤严重程度,在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中对弱势道路使用者的保护效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数据库和道路交通事故场景分类研究为AEB系统有效性的测试提供数据支持。运用真实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研究我国汽车-二轮车事故的特征和骑车人严重损伤(AIS3+)和死亡风险模型,并测试AEB系统对骑车人的保护效果。研究成果为设计更加符合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的AEB系统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改进车辆的安全设计,提高二轮车骑车人的行车安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从NAIS数据库选取353例汽车-二轮车事故,对影响汽车-二轮车事故结果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聚类参数。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卡方检验和骑车人损伤严重程度提取每一类场景的典型特征,最终得到5类符合中国道路交通特点的汽车-二轮车测试场景。(2)以第2类典型场景为例,将各个参数具体化,在PreScan软件中搭建事故测试场景。在Simulink中搭建基于TTC算法的AEB纵向避撞策略,建立PreScan-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3)运用逻辑回归分析骑车人严重损伤和死亡事故,发现骑车人严重损伤和死亡风险与汽车类型、二轮车类型和二轮车速度显著不相关,与汽车速度显著相关。确定AEB系统对骑车人严重损伤和死亡风险的降低程度为AEB有效性评价指标。(4)从第2类场景中选择40例符合典型特征的案例作为待评价案例,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传感器视场角、探测距离、制动提前时间、制动减速度和触发宽度对骑车人的保护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影响AEB系统有效性的关键参数为触发宽度,其次为制动提前时间、制动减速度。对40起待评价事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当视场角为100°,制动提前时间为1s,制动减速度7m/s~2,探测距离为25m,触发宽度为8.75m,AEB系统对骑车人AIS3+事故和死亡事故的保护效率分别为67.5%和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