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宁夏大米”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为主线,通过规范论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属性、历史人文属性、具有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政府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及行为界定。并以“宁夏大米”这一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案例,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的制度与机制构建、产业组织建设、产业经营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进行了初探性的研究,提出了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特别强调了地域环境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认为作为具有排他性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结构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实施产业化发展的先天优势,同时从交易费用理论和分工与协作理论角度出发思考,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二,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四大主体,即政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共生共存的体系,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共赢的机制,以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发展理念。第四,对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梳理,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权属性和利益属性,提出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应该是“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第五,当前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政府扮演主导作用,在财政资金、科研技术、政策制度、产业环境等诸多方面给予扶持,推动其朝更高程度的产业化层级递进。针对目前政府在产业化进程中广泛的影响力,作者提出了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界定,防止权力寻租和利益集团的形成,损害整个产业公平透明的环境。第六,以“宁夏大米”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宁夏大米”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省域范围冠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产业化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对“宁夏大米”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根据全文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以培育和强化微观经济主体为主要方向,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经营环境为主要任务,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注重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强化对地理标志产业的财政、金融、科研支撑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力度。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难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相当重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是发展现代
土地自古以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是日以增进,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汲取日益加剧,伴随而来许多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绿道绿廊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