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黄芪在古代治疗消渴病的应用规律。方法:借助“久久中医资讯网——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检索黄芪在古代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证所涉方剂中的应用,记录其应用频次,常用配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黄芪和黄芪药对在古代治疗消渴病中的重要地位,探索黄芪在古代治疗消渴病中的应用规律。结果:1.通过检索,古代医家应用黄芪用于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共115方,其中黄芪配伍治疗消渴相关疾病位居前列的分别是:消渴、消肾、消肾小便白浊及虚热渴。2.在治疗消渴病中与黄芪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人参、麦门冬、茯苓、五味子。3.黄芪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证所涉方剂中,所配伍的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补虚药,其他较常用的药物分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以及收涩药。4.应用黄芪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证所涉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补益药的频数分布所占比例最多的为补气药,在补气药中应用最多的药物是人参,其次为甘草和山药;补益药中补阴药物应用亦较多,其中麦门冬、枸杞子出现的频率较高。5.应用黄芪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证所涉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清热药物涉及全面,除了清热解毒药物应用较少之外,其他如清热泻火类、清热燥湿类、清热凉血类、清虚热药的使用频次相对平均。结论:1.在古代多配伍应用黄芪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症,尤其在治疗消渴、消肾、消肾小便白浊及虚热渴中尤为重要。2.治疗消渴病最佳的黄芪配伍药对为:黄芪配人参、黄芪配麦门冬、黄芪配茯苓、黄芪配五味子。3.黄芪治疗消渴病及其相关病证的方剂中,配伍药物以补益药为主,其次是清热药,提示古代消渴发病仍以阴津亏虚为本、燥热为标,同时重视配伍利水渗湿、收涩、安神药物来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