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作为一种杠杆收购方式,因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益的改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模式逐渐传入中国,人们将其视作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灵丹妙药”,希望借助管理层收购明晰国企产权、提高国企经营效率。但由于管理层收购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过程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财富转移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管理层收购曾一度被禁止。尽管如此,依然有个别国企通过曲线形式实现了管理层收购,但相关案例研究逐渐减少。2016年7月,随着国资委宣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废止失效,以MBO作为国企混改路径的探索再次浮上台面。在上海市国资委的引导下,以曲线MBO作为中小型国企混改路径的探索也逐步开展起来。本文依据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在认真研读管理层收购实证及案例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其实施机制和经济后果,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适用范围、实施条件、运作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科投”)曲线MBO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其独特的管理层收购形式,多角度分析浦东科投管理层收购的积极意义与不足。通过对关联企业进行经济后果研究,得出浦东科投管理层收购事件利大于弊的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公司和管理层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政府而言,应主动找准管理层收购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政策引导;对公司而言,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对管理层而言,应积极发挥管理层个人才能,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积极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本文尝试为全流通时代下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案例参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