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Ces.et de Not.)真菌是一类世界广泛分布的病原真菌,可引起溃疡、枝枯、果腐、流胶等病害,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开展葡萄座腔菌属及其相关属系统学的研究,不仅能确定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澄清以往研究中的一些混乱问题,而且对于病害流行学研究以及病害控制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参考价值。本论文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弄清引起我国树木溃疡、苹果轮纹等病害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学地位;分析本属及相关属部分真菌的系统学关系和地位。 本论文对所采集的不同寄主和不同地理区域的标本以及PDA培养出的子实体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对病原进行分类和鉴定;利用ITS测序和ISSR技术对比我国的菌株和国外的菌株,对本属及相关的无性型属进行系统学研究。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经形态鉴定和分子实验验证,我们所分析的引起我国树木溃疡等病害的病原菌均为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B. dothidea的无性型是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国内的B. dothidea菌株与国外的B. ribis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应该为两个不同的种,而不是同物异名;在方法学上,用单孢菌株和病斑来源的菌株DNA进行ITS测序,所得到的DNA序列完全一致,所以在ITS测序时,不必用分离的单孢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