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城市化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n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城市化改变了中国大地,中国大地因城市化而变得更加美丽;城市化重塑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为实现城市化而不断努力。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人的现代化,这也是新一届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量化标准之一。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至今,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一直攀升,农民市民化、城市社会融入步履维艰,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差距、户籍限制等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和矛盾。本文借鉴和运用“社会基础”这一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把握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之间、农民与城市之间、农民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对社会基础理论做一简要概述,说明这一理论对研究农民城市化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其次,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提出农民城市化包括身体城市化与心理城市化两个方面,且正常的农民城市化过程应是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并论证作为过程的农民城市化实质上是社会基础重构的过程。第三,从身体城市化和心理城市化这个角度对农民城市化的心路历程进行历史梳理,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84年,“国家主人翁”意识下的平稳演变阶段(1949——1957年,1958——1966年,1966——1978年,1979——1984年),1985——至今,“天下熙攘”逐利意识下的矛盾历程(1985——2000年,2000——至今);第四,对农民城市化过程中身体城市化与心理城市化的问题分别从政治——经济、文明——价值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为农民身体城市化与心理城市化的和谐统一提出相应的对策。反思建国后毛泽东的设想与邓小平的设计,国家战略与社会理想的对接,其都忽略了共同的一点,就是人的身心同步发展,即当下农民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国家、在于社会基础重构;尊重农民首创,创新政策供给,跳出传统思维局限,实现由“身份”到“身体”的转变;构建新的核心价值取向;乡村回归,重建乡土文化自信,组织起来,实现“广阔天地”再有作为。
其他文献
从测不准原理的哥本哈根解释出发,讨论了导致软件测试不充分性的根本原因。通过对软件测试过程各阶段的逐一分析,将软件测试视为一种特殊的测量过程,应用测不准原理的哥本哈根解释,给出了导致软件测试不充分性的根本原因。由于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中编写的测试代码对原有代码的干扰,以及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后对系统所做的更改,使软件测试的对象随着测试过程的进行不断的发生变化,软件测试的系统是一个随着软件测试过程的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攻击行为时有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我攻击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自我攻击行为轻则造成身体伤害,重则失去生
本文对火电厂直流炉单相介质换热器的集总参数模型的计算及建立过程做了详细论述。并在模型中增加了辐射换热系数及对数温压计算,使模型精度提高,刚度下降。仿真结果更加接近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284名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自我效能感与亲密度、情感表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应用渠道不畅通、就业创业统计信息失真、缺乏对于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的动态跟踪反馈机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任何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割裂开来的理念都是经不起考验和推敲的。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建立一个苏维埃
超稠油属难采储量,由于其原油粘度高,开发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对地层注入过热蒸汽,可以进一步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利用过热蒸汽携带热焓较高、能够更好地加热地层的优势,使超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