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pnic Lateral Sclerosis,ALS)证候要素和证型的分布特点,为建立该病规范化的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1.经过文献调研及专家咨询,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等相关内容,制订ALS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2.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病例收集,纳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共87例。3.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频数与频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及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中医四诊信息,形成4个聚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各聚类的主次症;参考《证素辨证学》,结合专家意见与临床经验,得到病性证素关系表和病位证素关系表;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各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证素组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等,判断并划分出各类中医证型;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证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者,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为59例,占67.8%;女性为28例,占32.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小患病年龄36岁,最大患病年龄82岁,平均患病年龄52±10.72岁。男性平均患病年龄52±10.68岁,女性平均患病年龄52±11.21岁。患者多见于51-60岁和41-50岁,各占35.6%和25.3%,二者共计60.9%。关于个人史,长期吸烟者共29人,占33.3%;长期饮酒者共12人,占13.8%;有明确毒物接触史者共9人,占10.3%。关于既往史,曾诊断肩关节疾病者最多,共40人,占46.0%;曾诊断颈椎疾病者共37人,占42.5%;曾诊断腰椎疾病者共20人,占26.4%。合并高血压病者最多,共14人,占16.1%;合并高脂血症者共12人,占13.8%;合并糖尿病者共4人,占4.6%。关于病程,患者病程最长51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20.4±4.5个月。病程小于25个月患者共49例,占比56.3%,以中短期病程者多见。关于治疗情况,曾服用或现已服用利鲁唑者44人,占50.6%;曾服用或现已服用中药者50人,占57.5%;曾接受或现已接受针灸治疗者43人,占49.4%。关于首发症状,首发症状为单侧上肢乏力者,共27人,占31.1%;其次是单侧下肢乏力和双侧下肢乏力,分别有15人和13人,占17.2%和14.9%;颈部或背部乏力、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者,共23例,占26.4%。由首发症状情况可知起病部位,上肢起病患者共36人,占41.4%;下肢起病者共28人,占32.1%;延髓(球部)起病者共23人,占26.4%。2.提取各聚类相关性最高的证素组合,第1聚类:“气虚”-“脾”、“湿”-“脾”;第2聚类:“气虚”-“脾”、“气滞”-“肝”;第3聚类:“气虚”-“脾”、“气虚”-“肺”;第4聚类:“阳虚”-“脾”、“阳虚”-“肾”。3.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结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将所提取的证素组合总结归纳为4类中医证型:脾虚湿蕴型、肝脾郁热型、脾肺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次症,各证型的主次症如下:脾虚湿蕴型:主症为肢体乏力、肌肉痿软、神疲体倦、头身困重、肌肉僵着、少气懒言、大便溏稀;次症为筋肉跳动、食少纳呆、苔厚、苔白、脉沉。脾虚肝郁型:主症为肢体乏力、情绪抑郁、脘腹胀闷、痰黄黏腻、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苔黄、脉弦。次症为言语欠清、筋肉跳动、舌红、苔腻、脉滑。脾肺气虚型:主症为肢体乏力、肌肉痿软、少气懒言、呼吸气短、语声低微、食少纳呆、大便溏稀、自汗、痰白清稀;次症为行动迟缓、神疲体倦、言语欠清、舌淡白、苔白。脾肾阳虚型:主症为肢体乏力、肌肉痿软、畏寒肢冷、大便溏稀、夜尿频多、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舌胖大;次症为形体消瘦、行动迟缓、神疲体倦、吞咽困难、苔滑、脉虚。4.脾虚湿蕴型患者共31例,占35.6%;脾肾阳虚型患者共22例,占25.3%;脾肺气虚型的患者共20例,占23.0%;脾虚肝郁型患者共14例,占16.1%。5.男性患者中,脾虚湿蕴型患者共18例,占20.7%,脾肾阳虚型患者共19,占21.8%,二者所占比例最高;女性患者中,脾虚湿蕴型者共13例,占14.9%,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证型在年龄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在脾虚湿蕴型患者中最多;61-70岁和>70岁在脾肾阳虚型患者中最多。年龄与脾虚湿蕴型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脾肾阳虚型呈正相关(P<0.05)。7.各证型在病程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月和13-24月脾虚湿蕴型患者最多;25-36月脾肾阳虚型患者最多;>36月脾肺气虚型患者最多。病程与脾虚湿蕴型呈负相关(P<0.05);病程与脾肾阳虚型呈正相关(P<0.05)。8.上肢起病的患者,脾肾阳虚型出现频次高于其他起病部位(P<0.05);延髓起病的患者,脾虚肝郁型出现频次高于其他起病部位(P<0.05)。9.17-24分段的患者,脾肾阳虚型出现频数高于其他分段(P<0.05);41-48分段的患者,脾虚湿蕴型出现频数高于其他分段(P<0.05)。脾虚湿蕴型与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10.经卡方检验,慢速进展型的患者,脾虚湿蕴型、脾肾阳虚型出现频数高于快速型进展患者(P<0.01、P<0.01);快速型进展的患者,脾虚肝郁型、脾肺气虚型患者出现频数高于慢速进展型患者(P<0.01、P<0.01)。11.1期与脾虚湿蕴型呈正相关(P<0.01);2期与脾肺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呈正相关(P<0.05、P<0.05);4期与脾肾阳虚型呈正相关(P<0.01)。结论1.本研究8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可归纳为4类证型:分别为脾虚湿蕴型、脾虚肝郁型、脾肺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其中脾虚湿蕴型患者人数最多,特点为:患者年龄轻,病程短,病情程度轻,病情进展慢,功能域丧失少;患者年龄越小,该型出现的频率越高。其次,脾肾阳虚型:患者年龄大,病程2-3年,多上肢起病,病情程度重,病情进展慢,功能域丧失最多;患者年龄越大,该型出现的频率越高。2.临床辨证时应抓住患者年龄、病程、起病部位、病情程度、进展速度、功能域丧失情况等。治疗时应首抓脾虚,疾病初期病情较轻时,着重化湿,次兼补脾;疾病后期病情较重时,补脾肾之阳。
其他文献
食药用真菌猪苓因为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从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猪苓具有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等特点,造成了猪苓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本试验以长
尾矿库作为一个复杂的人为系统工程,其环境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地表径流、地下渗流、雨水淋滤的作用下,尾矿库中的重金属组分不断向周边环境扩散迁移,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尾矿重金属释放运移研究对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重金属的运移研究是目前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现有研究大多以试验为指导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单一且缺乏综合性的机理探讨和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次研究结合工程
水稻病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识别水稻病害尤为重要。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简单背景的水稻病害图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是对自然环境下的复杂背景的水稻病害图片识别效果较差,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Inceptionv3和迁移学习的水稻病害识别方法,实现对自然环境下的水稻病害图片的识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对Inceptionv3模型进行改进。利用LeakyReLU函数代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损伤特点,探讨HIV感染者/AIDS病人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和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蒙特利
氧化应激和免疫抑制是影响围产期奶牛健康的重要问题,并会导致动物福利的下降和经济损失。由于国内缺乏对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和免疫抑制的风险评估,因此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两个
群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各种群的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而利用子群特性特别是可补性质来研究群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利用极大子群的正规指数的概念,结合极大素因子的性质以及极大子群本身在群G中的指数等数量信息,对广义p-可解群类(?)p*进行深入且系统的研究.其次,对于广义p-可解群类(?)p*,我们给出两种特殊的可补性质,一种是对可补加以次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发病第2周以后约有30%左右可能并发感染性坏死,常可引起脓毒症,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会发展至脓毒症性休克。既往开腹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
本文首先选取AC4B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所需的砂型铸造浇注试样,在其充型凝固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力场,以探究不同振动频率及振幅对铸件组织晶粒、金属液充填性能、缩孔缩松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观测,同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进行机理分析,得出在铸件铸造过程中,施加振动力场的频率和振幅在一定范围内时,机械振动对铸件带来的效果是正向有益的;当振动频率和振幅超出这一范围后,机械振动则会带
矮化是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重要的商业性状之一。矮化类型植株可以促进高密度种植,增加光照资源利用,增强光合作用的能力,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西瓜产量,从而也使得农民和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矮化西瓜的品种较少,所以发掘、研究和充分利用矮化西瓜材料对于西瓜的育种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项西瓜育种研究中,以长蔓类型植株‘W1-1’为母本,以矮化类型植株‘812’为父本
近年来随着能源的开发与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冻结施工法的快速应用,越来越多的工程涉及到非饱和土体水、热耦合影响问题。因此开展对非饱和土体结构受热源、冷源影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计算模型的改进与创新,分别对非饱和土体受热源、冷源作用,不同工况对应的水、热耦合问题进行讨论。同时采用QSGS方法对土体模型重构,展现出土体结构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