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形式图式论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图式理论常被应用于英语阅读理解的研究当中,将其应用在英语听力理解、完型填空等方面的也屡见不鲜,但将图式理论应用到写作中的研究和试验却很少,这就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本研究的主要文体是议论文,作者旨在探寻一个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图式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带有许多空档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填充。图式理论源于心理学的研究,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此理论被语言学家引入到对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图式理论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它可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学习者头脑中已具有的关于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被称为内容图式;关于文章结构的知识称为形式图式。鉴于图式对外语学习的这种密切关系,笔者提出了在此理论指导下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对比英汉篇章模式差异,系统地介绍英语议论丈的典型写作图式及段落展开的方式,尤其是连接语的使用,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激活相关的图式,建构和丰富新的图式,以提高写作能力。最后作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读写结合”是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图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试验过程中,笔者重视英汉写作模式的对比。从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在段落展开方面,英语遵循线型结构,而汉语则是螺旋型结构。试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接受了不同的教学法的培训,控制班使用常规的教法,实验班采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班的进步比控制班的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讲,本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此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叙述了国内外在写作领域,图式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介绍了图式理论及与本研究有关的其它一些理论。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问题,概述了英汉篇章模式的差异。第五部分是实验设计和步骤,其中介绍了实验中引入的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六部分对数据收集和分析作了描述和介绍,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第七部分针对以上的结果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即: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以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形式图式的丰富和建构对大学生的写作有帮助。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和研究建议,指出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