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引起房颤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探讨在低抗凝强度下华法林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
方法: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非瓣膜持续性房颤患者,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CRP)、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房、心室大小、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与房颤的关系。将非瓣膜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及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华法林组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之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对本实验58例患者的CRP、NT-proBNP、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射血分数、年龄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左心房内径是影响CRP水平的因素(P<0.05),提示CRP是房颤的影响因素。左房内径是影响血清NT-proBNP水平(P<0.05)的因素,提示NT-proB-NP水平是房颤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8例,随访时间最长30个月,最短2月,所有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阿司匹林组30例,平均年龄为68.85±9.76岁,华法林组28例,平均年龄为63.57±9.07岁,两组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68,P>0.05)。阿司匹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例,华法林组0例,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5),阿司匹林组发生出血事件0例,华法林组发生出血事件1例,两组在统计学上无统计意义(P=0.483,P>0.05)。提示华法林能够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结论:1.CRP、NT-proBNP是影响房颤的相关因素,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2.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将抗凝强度定在INR1.6~2.5,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