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处理稀土工业废水及传质特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氨水/NaOH为皂化剂的稀土湿法冶炼萃取分离过程产生大量的高盐(主要为NH4Cl/NaCl)废水,直接排放不仅会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会造成水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稀土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稀土工业废水中典型污染物NH4Cl/NaC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反渗透(RO)膜对模拟废水(NH4Cl/NaCl溶液)的分离性能。基于反渗透的溶解-扩散(Solution-Diffusion,SD)模型,验证和建立了稀土工业废水在RO过程中的水通量和盐通量传输方程,并结合膜理论和电解质理论,研究了水分子和盐分子在RO膜传质过程中的复杂传输和分离现象。针对RO处理稀土工业废水的膜污染问题,研究混凝沉淀、超滤等预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膜分离技术在稀土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明确了反渗透SG膜对稀土工业废水(NH4Cl/NaCl溶液)的分离性能。当NH4Cl/NaCl溶液浓度1-40 g/L,在操作压力30 bar条件下,RO膜对NH4Cl和NaCl溶液的截留率和渗透通量分别为77.87~96.99%和6.6901~35.7806 L m-2 h-1、86.98~98.46%和5.6885~42.9572 Lm-2 h-1。阳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和水合能是影响RO膜对盐截留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Na+水合离子半径(3.58 A)大于NH4+(3.31 A),Na+的水合能(-454 kJ/mol)大于 NH4+(-331 kJ/mol),从而导致相同质量浓度的NH4C1和NaCl溶液的渗透通量(J)和截留率(R)分别为JNaCl>JNH4Cl、RNaCl>RNH4Cl。(2)基于SD模型,构建了适于RO膜处理稀土工业废水的水通量和盐通量传质模型。水通量(Jw)与净驱动力(Δp-Δπ)呈线性相关,符合SD模型水通量方程的表达式Jw=A(Δp-Δπ);NH4Cl和NaCl溶液在SG膜传输过程中的渗透系数A值分别为1.29 Lm-2 h-1 bar-1和1.35 Lm-2 h-1 bar-1。盐通量(Js)与膜两侧盐溶液浓度差(Cf,s-Cp,s)与SD模型的盐通量方程表达式出现了背离,呈幂函数关系Js=β(Cf,s-Cp,s)α;NH4Cl和NaCl溶液的盐通量方程分别为Js=1.08(Cf,s-Cp,s)0.97和Js=0.63(Cf,s-Cp,s)1.05。采用实际废水对水和盐通量传质模型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SD模型中的水通量方程和本研究建立的盐通量方程在RO膜处理稀土工业废水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3)揭示了浓差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CP)效应和离子活度效应对盐分子和水分子在RO膜内的传质影响。由于CP效应,膜表面盐溶液浓度Cfm 比原溶液中的盐浓度Cf高出1.02-1.21倍,NaCl和NH4Cl溶液的Bcp/B分别为82.8~98.9%和83.3~96.7%。根据膜理论和电解质理论,CP效应和热力学非理想性对盐分子在RO膜内的传质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当NaCl/NH4Cl盐溶液浓度较低时(Cf≤1 g/L),对盐分子的传质系数影响较小;当盐溶液浓度较高时(Cf≥5 g/L),NaCl和NH4Cl的Ba/B值分别为1.12~1.42和1.14~1.49,表明离子活度效应影响占主导作用;不同浓度NaCl和NH4Cl溶液中的真实水分子传质系数Afm与表观水分子传质系数Af几乎相等,表明CP效应和离子活度效应对水分子在RO膜内的传质影响较小。(4)明确了有机物对RO膜处理稀土工业废水时分离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O膜污染特征。研究了模拟废水(NH4Cl和P507混合溶液)中有机物(萃取剂P507)浓度对RO分离性能的影响,发现较低浓度的P507对RO脱盐的截留率影响较小。采用RO膜处理NH4Cl+P507混合溶液,膜面呈现NH4Cl盐结晶和有机污染共存的膜污染现象,且P507浓度越高,膜污染越严重。采用RO处理实际稀土工业废水,当操作压力为35~40 bar时,氨氮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97%和68.33%,Pb、Cu、Zn等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由于稀土工业废水盐分高,RO膜的渗透通量随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出现了严重的膜污染现象,膜面污染物以铵盐等晶体颗粒形成的无机污染为主;采用酸洗和EDTA清洗对膜面无机污染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碱洗对膜面有机污染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佳。(5)优化了稀土工业废水预处理工艺操作参数。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稀土工业废水,当废水中混凝剂PFS浓度为6 mg/L时,COD、浊度、Zn、Cu和Pb的去除率分别为43.1%、69.2%、72.7%、62.7%和60.0%。采用超滤预处理稀土工业废水,当超滤膜操作压力为1~5 bar时,COD和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5%和77.7%;超滤膜污染主要为无机污染,且以沉积层及沉积形成的堵孔污染为主。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预处理稀土工业废水,对废水中COD、浊度、Zn、Cu和Pb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2.9%、93.5%、82.0%、74.5%和68.0%,但对氨氮(氯化铵盐)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经预处理后的废水中污染物杂质相对较少,可以进入反渗透膜进一步处理。
其他文献
钛(Ti)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但它的中等强度和硬度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并且Ti还具有对热处理不敏感以及很高的反应活性等特征,使得以传统制造方法加工Ti部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利用增材制造技术-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来制造具有超细晶粒且具有复杂结构的Ti部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加工工艺,不但可以提高其机械强度还可以保持其他独特的金属性能
近年来超临界CO2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如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生产微孔泡沫材料。其中微孔塑料连续成型过程的关键在于均相体的形成,因此,对动态条件下,超临界CO2在聚合物熔体中溶解量和溶解速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聚苯乙烯(以下简称PS)为研究对象,从实验和模拟两方面深入研究超临界CO2在聚合物熔体中的溶解过程,即界面吸附的CO2向聚合物熔体内部的扩散过程,以及CO2在动态条件作用
选煤是煤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通过选煤,原煤被加工成精煤,同时产生选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选煤副产品是含有少量煤和许多杂质的复杂混合物,因其富集灰分、硫分和微量元素,热值低,被认为是劣质燃料。近年来,为处置日益增多的选煤副产品,同时也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被大力倡导,其中燃用选煤副产品发电是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二次环
通常宏观上把金属材料视为均匀材料,实际上金属板材是由大量微小晶粒集合而成的多晶体,这使得金属材料表现为各向异性。金属多晶体的各向异性程度取决于晶粒本身以及晶粒的取向分布。Hosford屈服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金属板材的屈服和塑性变形,但其对主应力方向的要求具有局限性,仅适用于三个主应力方向与金属板材正交对称轴方向一致的情况。为此本文在Hosford屈服函数中引入织构系数,建立了广义Hosford屈服
单原子催化剂因缺少金属-金属键、存在不饱和配位的独特电子结构和具有明确的配位环境等特点,表现出100%理论原子效率、高催化性能和高选择性催化过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和污染治理等方面。但单原子催化剂面临着金属负载量低、单原子均一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和存在单个原子对活性物种调控规律不明确、双原子之间的协同效应模糊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下:1)发明了一种配体辅助超分子自组
城市群作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发展是一个资源大量消耗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滞后性和早期以资源消耗换取经济总量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时空发展秩序受到破坏,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引导城市群及其空间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多中心演化实质上可以视为由城市中要素
谷物中含有多种非淀粉多糖,如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纤维素组成,其中人们对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健康效益日益关注。本文选取非淀粉多糖含量较为丰富但目前在我国普及率相对较低的两种谷物(禾本科大麦属的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燕麦属(Avena sativa L.)的裸燕麦(Avena Nuda)作为研究对象,提取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进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作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改进地方环境治理行为,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学界对其缺乏深入与系统的研究。本文围绕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的环境治理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构建一个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双轨耦合的分析框架,来探讨环保督察是如何改变地方的环境治理行
众所周知,不动点理论是管理数学、决策工程与经济均衡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不动点理论中新的空间的创立,一直以来是一个热点问题.一旦有新的空间创立,就会获得若干新的研究成果.本文推广了(?)-度量空间,创立了G?-度量空间,研究了Modular空间、G-度量空间和S-度量空间中非线性算子不动点存在的条件,并把这些结论应用于证明非线性算子方程解的存在性,同时通过探究获得了若干实例和反例.全文分为七章:第1章
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特性,基于钙钛矿光敏层制备的太阳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近年内发展迅猛,实现了从3.8%到25.5%的突破。同时,由于其质量轻、柔韧性好及可溶液法印刷加工等特点,还展现出了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潜质,结合与其他柔性电子设备的集成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便携式移动电源和可穿戴设备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目前,尽管实验室内制备的小面积柔性器件效率已达20%,但在规模化印刷生产的转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