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思考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对宪政有着内在的诉求。迄今为止,民主宪政制度被认为是实现民主、法治、人权、公平正义和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最佳制度设计。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宪政诉求及其现状分析,试图从宪政的视角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加强宪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文章通过对和谐社会基本内涵的描述,就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进行探讨:论证了宪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与法律规范;宪政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证和制度保障。 其次,文章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宪政实现程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依法治国、人权保障、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及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宪政的主要诉求。同时,文章对我国宪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宪政困境。文章认为,宪政理论的滞后、宪政文化的缺失与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宪法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经济政治体制不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宪政困境。 最后,论文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宪政建设的要求,对进一步推进宪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改革与完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宪法、培育和发展宪政文化、着力推进宪法的司法适用以及健全宪法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司法认知,又称审判上的知悉,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审判机关对应当适用的法律或待认定的事实直接确认其真实性,无需证据证明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司法认知规则作为证明责任的例外
学位
澳门自古为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对澳主权从未中断。但由于葡人居澳时间较长,加之中葡间政治法律文化背景差异巨大,故而澳门司法权变迁呈现出独特的双轨制特征。学界此前对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是人民法院处理专利侵权案件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近几年理论界和司法界共同探讨的一个热门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引入间接侵权制度
计算机软件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技术基础之一,而且它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对它的保护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围绕计算机软件这一特殊的知识产权客体,分析目前几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