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草6号是通过玉米、大刍草和摩擦禾远缘杂交和多倍化选育出的新型多年生饲草玉米品种。为实现新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利用,本研究对玉草6号进行了与玉草1号的三地区生产性能对比试验,并且设定了低密度(L)8333株/公顷、中密度(M)10000株/公顷、高密度(H)12500株/公顷三个不同种植密度,以及选用茎秆扦插扩繁与分蔸扩繁两种不同扩繁方式的种苗,连续两年对玉草6号的形态学指标、植株鲜干物质产量、茎叶比进行观察测量,进行了年际间对比,并测定两种扩繁方式的扩繁系数以及建植第一年的饲用组分含量及产量主要结果如下:1.在玉草6号生产性能试验中玉草6号鲜、干草产量均高于玉草1号,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玉草6号抗寒性优于玉草1号,生育期较长,生育期内无明显病虫害发生,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优良多年生饲草。2.密度试验中,玉草6号的分蘖数和基部周长受到种植密度的极显著影响,密度越大分蘖数越少,但与年份之间无交互作用,第二年各密度下的植株分蘖数都极显著增加,导致了各密度下基部周长在第二年的极显著增加;玉草6号的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间差异不显著;玉草6号建植第一年高密度下的草长分别显著比中密度和低密度长19.58cm和29.19cm,建植第二年高密度下草长显著地比低密度下草长长35.33cm,但是年际间没有显著差异;建植第二年的主茎粗均比第一年极显著地减小8-10mm,密度间差异不显著。3.在不同的年份间,种植密度对玉草6号产量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建植后第一年,密度对玉草6号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增大,玉草6号的鲜、干重都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极显著增加,茎叶比均减小,建植第二年各密度间产量性状无显著差异;年际间对比中,低密度与中密度的干、鲜重相对第一年分别极显著增产47.18%和19.65%,高密度的茎叶比相对第一年极显著增加,但其产量与第一年相比并无差异,说明种植密度与年份对玉草6号的产量性状产生交互作用,随着生长年份的增加,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逐渐降低,以致中、低密度与高密度产量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玉草6号的饲用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4.玉草6号农艺性状在建植第一年内和第二年之内在两种扩繁方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际间的对比中,建植第二年的所有农艺性状相对于第一年都有着极显著的差异,分蘖数和基部周长极显著增加,主茎粗极显著减小,分蔸扩繁和扦插扩繁的玉草6号植株基部周长分别有91.04%和92.13%的极显著增加;分蔸扩繁和扦插扩繁的玉草6号植株草长分别在第二年极显著增加了46.27%和44.30%,植株高度分别极显著增加了75.39%和71.13%。5.两种扩繁方式下的玉草6号农艺性状在建植第一年内和第二年之内均无显著差异,但年际间鲜草重和干草重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分蔸扩繁和扦插扩繁的鲜草分别增产79.80%和77.33%干草分别增产80.89%和73.59%,年际间同种扩繁方式的玉草6号茎叶比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不同扩繁方式下玉草6号植株各饲用组分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扦插扩繁方式具有更高的扩繁系数,综合表明采用茎秆扦插的扩繁方式进行玉草6号的扩繁生产,可以达到和分蔸扩繁方法同样的农艺性状、最终生物学产量和饲用品质,利于玉草6号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