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要求体现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但是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矛盾,笔者将“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应用到散打普修课的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以期待能解决目前散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更新散打课程的教学理念,完善散打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本文将“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引入体育院系的散打教学中,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体育心理学、散打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途径,探讨散打普修课教学的新方法。“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立足于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确定了一切教学活动均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的提高散打教学质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在散打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从理论上对“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实验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从学生技术成绩情况分析,实验后实验组考核成绩为8.12±0.35,对照组考核成绩为7.86±0.55,统计结果显示为差异显著,并且实验组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成绩提高显著,说明“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对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学习结束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再次对技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显著,说明“结构—定向”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层理解和对动作技能的长时记忆。2从学生理论成绩情况分析,实验组:86.15±5.32,对照组:81.85±7.91,差异性显著。统计结果表明依据“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3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实验组:7.92±0.73,对照组:7.03±0.64,差异非常显著,说明“结构—定向”教学中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和“反馈—矫正”环节采用的录像自我反馈的教学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结果证明:散打普修课教学中运用“结构—定向”教学模式教学,使大多数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动作定型阶段多媒体CAI辅助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在“反馈—矫正”环节中录像信息反馈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利于明确定向构建学生技术动作的心理结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立即呈现在师生面前,减少了学生学习误差的积累,缩短了教学过程。但是,“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在武术散打普修课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因此,在对“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的应用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其在运用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完善散打教学体系的提供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