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城市环境效应评估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建设与城市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在我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同城市环境保持和谐共生,才能保证经济圈的良性及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省会经济圈发展过程中面临人口规模大、第二产业占比高等带来的污染问题,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尽管我国中部地区有郑州、武汉等诸多省会经济圈,但是合肥经济圈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首先,它是我国唯一的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国家级示范区为背景的省会经济圈;其次,在面临周边其他省会经济圈激烈竞争条件下,该经济圈发展势头良好。比如,它曾使其中心城市合肥的GDP增速位居长三角副中心城市首位,也使安徽省的首位度超过25%。目前,合肥经济圈正面临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不协调等普遍化问题,亟需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采用合成控制法,以合肥为处理组,利用控制组的加权平均来合成合肥经济圈建设后合肥的城市环境指数,通过真实值与合成值的差值来评估合肥经济圈的城市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合肥经济圈建设之前,真实值与合成值拟合效果良好,经济圈建设后,合成值呈现出先大于真实值后小于真实值的阶段性情况,说明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影响,即省会经济圈建设处于前期阶段时,因人口集聚、产业转移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但随着省会经济圈建设进入中后期阶段时,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以及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的提升,圈内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稳健性检验更加有力证明了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城市环境效应具有阶段性这一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3项建议:第一,重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二,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技术创新机制;第三,积极落实环境标准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其他文献
工程机械需求与要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工程机械越来越自动化与智能化,为生产作业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机械支持。这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与支撑,促使工程机械品质与性能不断
英语中动构式是一类具有主动形式却表达被动含义的语言结构,主要表述事物的内在特征使得动词所指向的事件以附加语所表述的方式发生。英语中动构式独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它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关系,因而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中动词与英语中动构式的互动方面,以往的学者们主要使用构式语法观和词汇投射观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果。然而,词汇投射观过于强调词汇语义,很难推断预测很多边缘
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1年稳居世界首位,且有望在2020年年底在汽车保有量
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波动往往具有结构相依性。为了研究银行股指数据间这种复杂关系,能够进一步准确度量金融风险,本文以我国六大银行股指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ARMA-GJR-SkT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