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到双性同体——《时时刻刻》对《达洛维夫人》的批判继承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uan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时刻刻》是迈克尔·坎宁安的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小说。由于长期以来这本小说仅被视为表现女性精神危机的著作而被简单地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解读,大大低估了小说的深度与厚度。通过对这本小说的解读,笔者认为《时时刻刻》不仅不能作为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来解读,而且是一部对女性主义进行解构的小说。迈克尔·坎宁安通过对女性主义的解构说明人们遭遇精神危机及身份认同感缺失的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时时刻刻》的解读来阐释迈克尔·坎宁安对于人如何从精神危机中解脱以及个人如何获得身份认同感的问题的解答。   由于对于《时时刻刻》的解读必然涉及到对于伍尔夫的解读,也必然会牵涉到精神分析学等不同学科,因此,把这个课题置于比较文学是必要的。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迈克尔·坎宁安对于传统女性主义及女权主义运动的解构。坎宁安对伍尔夫创作《达洛维夫人》时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对伍尔夫改变达洛维夫人结局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坎宁安认为达洛维夫人的精神危机并不能仅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阐释,为此坎宁安塑造了劳拉·布朗这样一个形象,以表现劳拉·布朗的精神危机来表现身份感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的情况。然后,笔者通过对坎宁安塑造的克拉丽莎这个形象的解读来阐明坎宁安认为精神危机的接触仅依靠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权运动是不够的。   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探讨坎宁安对于作家伍尔夫之死的看法,通过拉康的主体理论来阐释坎宁安对于伍尔夫之死的根本原因的判断。本文阐释了坎宁安不认同从女性主义角度理解伍尔夫之死的原因,阐明了坎宁安对于女性写作理论的解构,并运用拉康的理论表明坎宁安认为伍尔夫从事写作的根本原因是寻求自我认同,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也是伍尔夫自杀的根本原因。   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探讨坎宁安的双性同体思想。双性同体思想是坎宁安对于伍尔夫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先探讨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然后通过对坎宁安作品的分析表明双性同体思想是坎宁安对于人类普遍的精神危机与身份认同缺失的问题的解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介绍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在该操作系统上使用Motorola MC68VZ328 CPU、FIFO存储器,设计实现一种数字存储示波器;在软件实现上,利用μClinux的多任务特性.系统最大采样频
《守望灯塔》是英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的第八部小说。整部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将处于不同时空的故事嵌入同一个叙事的框架,为小说提供了强大的互文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