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认知过程,二是实证研究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有效性。前一方面研究旨在揭示阅读的语言认知观、阅读信息处理的交互性以及回顾前人对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模式的研究发现,后一方面研究旨在揭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模式的利弊、使用度和有效性问题。本博士学位论文在理论回顾基础上,采用访谈、问卷、实验等方法研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模式的利弊、使用度和应用效果。研究者根据词汇、句子、语篇等语言成分的阅读认知特点以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模式或阅读加工策略的特征等内容设计访谈问题、问卷问题和实验操作程序。研究受试来自上海开放大学和上海或外省市的普通高校,访谈和问卷涉及各阅读教学模式或阅读模式的利弊、使用度及其与学习者英语阅读水平的相关性等内容,实验内容则涉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模式或阅读加工策略的应用有效性。研究者对各研究环节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统计手段包括均值、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检测等推断性统计。本博士学位论文共有七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阅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阅读的问题和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阅读的认知观,具体内容涉及阅读的认知内涵、阅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以及拼字辨析、音位解码、词汇识别、句子理解、语篇理解等阅读的语言认知领域。第三章研究阅读的信息和记忆、阅读信息的处理方式、阅读信息处理的交互性等内容。第四章研究阅读模式和策略,回顾和探究前人对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三种阅读模式和阅读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第五章阐述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法,涉及研究对象和抽样步骤、工具和衡量手段、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等内容。第六章是对访谈、问卷和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第七章是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学习者二语阅读能力的策略,并阐析本研究的弱点和后阶段进一步研究的建议。通过访谈研究发现: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各有优点,但都存在不足;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实现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又有利于他们把握文本的重要细节,既有助于学习者习得语言知识又有助于他们习得文化背景知识,既适用于初级语言学习者又适用于高级语言学习者,既克服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操作过程机械单调的问题又发挥了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因使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可能造成的阅读速度缓慢而影响阅读理解效率和因使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可能造成的阅读速度太快而易曲解文章之意的问题。本次访谈还发现多数大学师生进行外语阅读或阅读教学时都优先选择使用交互作用阅读(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推断:1)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与其对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使用度负相关,与其对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使用度正相关,而与其对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使用度则无正负相关性;2)无论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高低怎样,他们对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使用度都很高,远高于对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或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使用度。通过实验研究推断:学习者英语阅读水平相近时,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或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即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应用有效性显著高于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或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交互作用阅读模式与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或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明显较高的使用度和有效性缘于其与阅读理解的语言认知过程相一致。自下而上阅读和自上而下阅读是阅读认知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只进行自上而下阅读或只进行自下而上阅读仅仅实现阅读理解过程的单向信息传递,仅仅是阅读认知过程的单面而不是双面,而学习者单凭单面阅读认知难以进行完整的阅读理解。交互作用阅读模式集自下而上阅读和自上而下阅读的优势于一体,实现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有机交融,是两种阅读模式的交互作用过程,真正反映了阅读理解的语言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