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对整体性的人进行培养。而作为一个特殊的阶段,小学也需要对教育的一般思路进行遵循。既培养目标是整体性的人。小学教育的的使命,不单单是将学科知识向学生传授,还着重对学生的道德品格进行培养,帮助学习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结构,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是人生初始的教育,奠定了整个教育的根基,促进了人的终身发展。教育的实施,是在受教者和施教者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在小学阶段,小学教师是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小学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小学教师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对广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不断变革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与新课改不相适应。同时,正在逐步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迫切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优化。角色定位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教师角色定位模糊,既对自身的成长带来了阻碍,同时也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从施教、促学、社会三个方面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学教师角色定位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分析小学教师角色偏差造成的问题,第四部分以长沙市部分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小学教师在角色定位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第五部分尝试在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阐明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立足于当前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现状,教师应对教育观念及时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学专业素养、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校应完善师资培训体系、优化教师评价制度、以及强化教师激励机制,实现教师角色定位的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