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力后备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性的难题。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经济和政治问题。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切身利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地方高校的培养模式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和具体的建议,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比较明显的提升就业能力,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能够顺利地就业。本研究找到了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点——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地方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促进地方高校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借鉴,对进一步研究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也有可学习的地方。本文第一部分客观地剖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的增加,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大量的数据和现实材料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在这一困境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即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严重阻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本文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在一定培养制度下所进行的人才培养过程。由此可知,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质量。在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反馈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否。通过论述大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出发,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弊病。从培养目标出发,步步深入,对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性,为下一步研究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论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优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从现实出发,更加科学地对专业进行设置,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安排,充分发挥就业教育的作用,多方面下功夫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