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李白山水诗与生态美学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也是少有的天才诗人。李白因诗歌而享誉盛唐,有“诗仙”之称,他的诗作豪迈洒脱、独树一帜,“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并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始终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李白山水诗的数量在唐代诗人中堪称翘楚,其特色更是鲜明独特。一方面,诗仙太白对山水有着发乎心底的喜爱,热衷表现磅礴飞动的山水之美,其山水诗几乎涵盖大半个中国疆土,其气势之盛,幅度之大,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几乎无人能及;另一方面,李白山水诗彰显了诗人独立飘逸的个体价值,诗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为知己好友,遍访名山大川中锻造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生态自我;诗人天才横溢的奇思妙想,浓墨重彩的诗作千水奔流,万峰映翠,豪放恣意的气势无不奔涌生命的律动。虽然李白的时代不可能出现生态美学的概念,但诗人以其敬爱自然、融生命于自然、平等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美学意识,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共处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诗意栖居模式。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章分析李白山水诗中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生态美学思想。从物我为一的生态审美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剖析李白在与自然山水平等交往中所获得的适性之乐、友于之乐、仁智之乐,深入挖掘李白山水诗呈现的生态美学意识。第二章探讨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分析其艺术特色呈现的根源——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融入,结合具体诗作分析其灵动的诗歌节奏、清新的诗歌意象和蓬勃的诗歌气象,彰显其山水诗的独特价值,以及诗人如何在山水诗中进行生态自我实现。第三章探讨李白山水诗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生态美学意识的现代启示。首先厘清李白山水诗中生态美学内涵的源流,即儒家的“仁爱万物”思想,道家的“民胞物与”、“天人合一”思想对李白的影响;其次阐释李白山水诗蕴含的自然生态美和精神生态美,最后结合当代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环境失衡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诗意地栖居”这一和谐共存的智慧生态模式的理性思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防部队所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也愈加繁重,传统的装备器材和数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的消防需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正确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在研究系统安全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系统安全性需求描述和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系统功能需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而研究VOC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对低浓度VOC,丁酮和苯的吸附,并用Freundl
孝亲是陶养人性的第一堂课。作为爱的教育的原点和社会道德的生长点,可以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伦理精神,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在多年裂缝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相关成果,简要分析了储层裂缝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储层裂
<正>本刊讯据有关报道,我国东汉时期(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经历1900年后,至今犹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出现并发挥效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书画纸厂自1981年以
纤维素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及高孔隙率等特性,已经在化工、建筑、造纸、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效的纤维素溶剂是开发利用纤维素气凝胶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
<正>曾几何时,青少年的户外活动只当作"玩",有时老师们会把这种"玩"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教育方式。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一听说要去春游,那股兴奋劲绝
地层水(油气田水)是与油气共存的地下水,它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本文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地层水总矿化度、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
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在对事故的反思中不断地管理创新和方法改进,全国性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迫切需要基础性理论将成熟的制度和做法进行提升和推广。从各地渡口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