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区补体C3和C9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中国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所有卒中类型的29.6%,但是其病死率却高居首位,它所遗留下的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脑出血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手段没有突破性进展,这可能与人们对其病理生理机制认识不足有关。葛根素临床作用广泛,近年来新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展,已有少量关于葛根素治疗脑出血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临床报道,认为其能明显促进血肿的吸收,有利于血肿分解物和受伤脑组织释放的自由基的清除;改善脑微循环,并能够促进血肿周围水肿的吸收,以减轻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害,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有力而客观的动物实验数据作依据,因而局限了其临床使用。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区补体C3和C9的影响。 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尾壳核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生理盐水组、葛根素组,另设假手术组,于术后12h、24h、3d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脑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补体C3和C9。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严重,以术后前三天最明显;术后12h脑含水量升高,在3d最显著(80.73%±0.61%比77.61%±1.02%), (P<0.01);血肿周围补体C3术后12h表达开始增加,至3d达到高峰(76.84±10.14比4.83±2.23), (P<0.01),此后减少;C9在12h后血肿周围表达明显增加,24h表达量最高(62.13±3.54比0.00±0.00), (P<0.01),持续升高至3d。与脑出血组比较,葛根素组大鼠术后前三天各时间点脑组织损伤较轻,神经功能损害显著减轻,脑含水量明显较低(78.96%±0.46%比80.62%±0.77%), (P均<0.01),补体C3的表达显著降低(57.32±8.07比76.84±10.14),(P<0.05);补体C9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52.08±2.96比62.13±3.54),(P>0.05)。 结论: 葛根素可以通过抑制脑出血后脑内补体的激活,减轻脑水肿,以保护大鼠脑组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