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阳光100商业综合体位于沈阳市铁西区阳光路,是一座大型的时尚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其中包括儿童游乐场、电影院、美食广场及老年文化中心等商业功能,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每当节假日来临之时,都会聚集大量的顾客。为满足该综合体的安全性要求,本文分析其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并研究其稳定性。当今学术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主要是“三水准两阶段”,在较小的地震来临时,检验其承载力,在中等地震和大地震来临时,检验其抗震性能,为了满足其要求,我们通过与概念设计相对应的内力调整放大和抗震构造措施。尤其针对大型商场以及大中型综合商业中心,他的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必须要保证的,因地震作用而倒塌的情况也应该避免并采取措施。在大震作用下应进行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层间位移角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大震来临时,使结构不至倒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出现塑性铰,并应找出其位置和次序,并了解他的原因;其薄弱层的位置加以判断;针对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予以加强和调整。现行抗震设防主要分为以下目标:(1)第一水准:在多遇地震来临时,整体结构会受到影响,但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不至于破坏;(2)第二水准:当受到与当地地震烈度相同的地震影响时,整体结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构件会进入弹塑性,有可能发生损坏,但经过简单的修理以后,仍然可以使用;(3)第三水准:在罕遇地震来临时,结构遭受影响,构件的弹塑性变形较大,虽然破坏严重,但不会发生倒塌或者造成生命危险。通过上文提到的设防目标,在抗震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法为两阶段方法。在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中,用弹性方法计算地震效应,整体结构视为一个弹性体系,所选择的地震动参数为第一水准,为满足第一水准和第二水准的目标,分别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验算其整体变形。设计的第二个阶段,在大震来临时,为了达到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和概念设计,有些非常规的特殊的建筑,为了满足其在一定限值内不致倒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应对其薄弱层进行必要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控制其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规定。通长情况下应做此项验算的项目一般为高度较大的高层建筑或者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本文采用SATWE程序建模,通过运用EPDA&PUSH程序,可以分析结构的状态。采用SATWE程序所建立的结构模型是按照实际尺寸,EPDA&PUSH分析模型中,梁柱的模拟单元是杆元,楼板的模拟单元是薄壁壳元,剪力墙的模拟单元是墙元,对楼板来讲,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本文通过对“沈阳阳光100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结构布置,怎样布置剪力墙,应取多大的长度,确定正确的连梁截面尺寸,随着高度的变化,混凝上强度等级的取值等等,通过对上述参数的不断探讨和分析计算,才能够确定。最后总结出的结论为,想要合理的进行结构布置,就必须均匀对称的布置,布置剪力墙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其完善的布置,可以在结构中起到较好的调整作用;因为有刚度突变,为了避免其应力集中,在结构平面布置中,随着高度的变化应适当调整;连梁刚度的调整也尤为重要,使其能够尽可能多的分担剪力墙所承受的剪力。通过改变混凝土的强度,来调整其刚度。(2)通过SATWE程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结构的两个方向的刚度进行比较可得X向>Y向,X向与Y向刚度近似,分析可判断结构平面布置形式是比较合理。(3)经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顶点位移△up=256mm<[0p]h=460mm,所以顶点位移满足弹塑性限值要求;(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第5.5.5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θp]= 1/100,本工程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为1/295,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5)通过观察对杆端塑性铰的加载过程,可以看出,第六层的转换墙柱最早出现裂缝,进而周围的转换柱及上部墙体发生裂缝,从而判断出该层较为薄弱,并能准确判断出大震作用下的屈服顺序,在施工图的设计当中,应当予以加强,保证楼层整体的稳定;(6)在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中,本文所要求的目标为D级,意思就是在较强的地震来临时,第4抗震性能水准是可以达标的,在大地震来临时,第5性能水准是可以达标的,由此可以得出,该项目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即满足D级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