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交工具成功地发展为了一种新型大众传媒。它以其互动性、跨时空性、便捷性、匿名性的特点迅速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主要工具之一,更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一方面,网络社交工具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其中的大量信息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工具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而相关审查、筛选工作又不够到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长期身处复杂的信息浪潮中,如果不具备过硬的媒介素养,很容易遭受不良信息的侵扰,甚至危害身心健康。面对网络社交工具多元信息给教育对象带来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有效运用网络社交工具增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概况、特征及主要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展开了大学生网络社交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网络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但网络社交工具运用于高校的整体效果仍不理想,并且在实现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问题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及环体四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弱化,大学生未能正确运用网络社交工具,高校运用网络社交工具的合力尚未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复杂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因势而新,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工具的促进作用,避其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网络社交工具阵地的有效引领。研究表明,为增强网络社交工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三方面相互配合。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能力,优化网络社交工具平台,完善网络社交工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管理机制四方面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从制度层面来规范网络社交工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好地使其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