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北部发育了一套与后碰撞镁铁~超镁铁质杂岩有关的矿床组合,即铜镍硫化物(Cu-Ni-PGE)矿床、钒钛磁铁矿(V-Ti-Fe)矿床和磁铁矿-钴(Fe-Co)矿床,它们构成了北疆地区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特色的成矿谱系。该成矿谱系的矿床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形成的深部构造背景,是研究和探讨中亚成矿带后碰撞构造-成矿作用的热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消化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重点类型典型矿床研究入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室内镜下鉴定,岩石学、矿石学和矿物学及其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综合对比分析,研究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与有关地区成矿作用对比,建立了该成矿谱系的岩浆演化-成矿模式,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区域找矿预测和战略选区提出了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对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幔源岩浆底侵-内侵-上侵的多级次侵入-分异成矿模式;发现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指出流体活动和同化混染作用,是诱发岩浆不混熔作用,导致硫化物熔离的有利因素。2、首次研究确定了香山西铜镍-钒钛铁矿复合型矿床,揭示了铜镍硫化物与钒钛磁铁矿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建立该区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谱系提供了重要依据。3、对东天山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床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成因模式,弥补了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4、深入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与镁铁-超镁铁质杂岩有关成矿作用形成的构造背景、演化规律,建立了成矿谱系。5、依据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后碰撞铜镍矿床和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床的找矿预测准则,提出了4个铜镍矿床找矿战略预测区和3个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床找矿战略预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