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中公共标识的文化特征性研究——对西安曲江新区标识设计的分析评价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环境是现代城市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而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的历史遗产已遭到破坏并日益消亡。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直接地导致城市环境的文化特色日渐失落。   标识是环境的语言,是向人们提供环境信息的使者,是构成环境视觉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公共标识的文化特征性”的角度,对西安曲江新区的公共环境标识展开调研与分析评价。目的在于使设计者更加关注历史环境中公共标识设计所体现出得环境文化特征,进而对于改善历史环境、恢复城市记忆、推动城市特色保护的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文章从标识的理论基础入手,在明确了西安曲江新区环境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环境中公共标识的文化特征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评价。并且在注重体现环境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力求从中总结归纳出历史环境中公共标识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设计实践中的指导性。之后以设计原则为指导.从各个设计要素切入,导入跨学科的方法论,探讨标识设计的方法。
其他文献
1996年,在联合国环境会议上,关于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公约被首次提出,其中涉及到四个有关的原则,例如关于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基本保障问题等。在这次会议上,
谐谑曲原意为“戏谑”,“玩笑”。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意大利,首先被应用于世俗声乐作品,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器乐曲中。海顿将谐谑曲引进奏鸣曲套曲并确立了它的使用地
期刊
声乐教育是人类将声乐审美观念以及歌唱的内容、形式、技能、创作等方法延续下去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育与一般教育同属一个大的范畴,但又不同
本文选择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最具典型性意义的山区县份之一——安溪县作为对象,研究它的民间戏曲及其文化生态。本文作者认为,在民间戏曲的文化生态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在设备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大范围的运用电控系统来控制机械设备.本文主要综述了新形势背景下,各种低压柜柜体的比较,并阐述了当前低压柜柜体
期刊
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早已不是实现设计形式的障碍,到几乎什么样的形式都能实现的状态,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在商业化社会氛围中,建筑设计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