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后天免疫获得性细菌感染最突出的病原体之一。它可引起肺炎,乳腺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皮肤感染,脓肿,食物中毒,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然而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金葡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RSA对大部分的临床抗生素耐药。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我们可供选择的抗生素越来越少,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抗菌靶点及相应的抑制剂,并希望有效地解决当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的问题。金葡菌SarA是调节毒力因子的重要转录调节子,与细菌的生物被膜,粘附以及溶血密切相关,因此SarA被视为主要的研究目标,对其中药单体抑制剂的筛选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r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采用荧光恢复试验、实时熔解试验、表型试验以及动物试验的方法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rA的作用。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来源广泛且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在荧光恢复试验(fluorescence recovery assay)和实时熔解试验中确定穿心莲内酯对SarA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通过生物被膜试验和蛋白结合试验以及溶血试验评价了穿心莲内酯在菌体内的抑制活性;此外,还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穿心莲内酯进入生物体内后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可以通过抑制SarA的活性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当穿心莲内酯浓度为800μg/ml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78.7±1.7%。蛋白结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对金葡菌黏附作用不同,两者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当穿心莲内酯浓度为256μg/ml时,纤连蛋白的黏附率为53.3±1.5%。溶血试验结果表明,金葡菌在16μg/ml穿心莲内酯作用下,溶血率为36.6±5.1%。进一步验证穿心莲内酯抑制金葡菌SarA的活性作用。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对金葡菌引起的脓肿模型以及死亡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穿心莲内酯可以作为抑制金葡菌SarA作用的先导化合物,为后续开展新型药物的设计以及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