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震资料是地震科学研究和社会防震减灾的基础数据,而烈度点数据是历史地震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早在18世纪便开始注重收集、整理烈度点数据,并建立许多地震宏观烈度点数据库。国内有等震线和地震目录数据库,但尚没有涉及烈度点的数据库,建立基于烈度点的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数据系统便是本文研究一个出发点。利用烈度点估算历史地震参数是国外目前较流行的一类研究思路。该思路有别于我国传统确定历史地震参数的方法,其直接用烈度点数据而非等震线定量估算震中、震级和方位角等参数。本文借鉴国外用烈度点数据的方法,从另一角度来研究历史地震参数问题。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部分工作:一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收集到的中国的历史地震资料,通过Maplnfo软件进行校准和数字化采样,获得烈度点和等震线等信息,再根据地震文献记载评定烈度值,最后连同地震图像存入数据库中。此外,考虑到对数据的访问需求,借用VB语言编写可视化界面,集成Maplnfo软件和SQL Server数据库,建成基于烈度点的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包含以华北地区为主的一千多条历史地震事件的相关资料。该系统可以实现基本数据管理、图形显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及数据输出等功能。二是利用数据库系统中的烈度点数据,分别采用Paplo Gasperini和Bakun & Wentworth方法来定量估算地震参数,文中针对华北地区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888年渤海湾地震及1976年唐山地震进行尝试性的地震参数估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其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传统确定历史地震参数方法的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