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本末”观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嵩焘作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也曾受到“中体西用”论的影响,但其思想认识始终处于时代领先地位,个别观点甚至超越了时代水平,特别是其向西方学习的“本末”观,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其他洋务派人物的思想水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先导。本文拟就郭嵩焘向西方学习的“本末”观予以探讨,肯定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部分内容,进而探寻中国近代化的轨迹,揭示中国通向近代化道路的坎坷。更要向郭嵩焘不畏世俗、敢于坚持真理的斗争精神,表示钦佩。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其“本末”观的形成过程,以此说明由于时代变迁大势的推动作用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本末”,提出了一条新的救国之道;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其“本末”观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本末,即“以通商为本”、“以政教为本”和“以人心风俗为本”,表明郭嵩焘主张从制度层面、思想意识层面向西方学习。他不仅意识到了西学“体用不二”、“本末有序”,还了解到了中国学习西方的轻重缓急。郭嵩焘学习西方“本末”的思想,完全不同于“中体西用”模式;第三部分评价了其“本末”观的历史地位。郭嵩焘的“本末”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不仅包括了“保邦制国”的经世思想,开放的近代观念,而且具有超前的现代价值,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在理论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四部分是结语,概述了其“本末”观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评价了郭嵩焘的历史贡献。
其他文献
鸦片战争以后,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客观作用下中国开始缓慢地走上了近代,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在实现近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摸索,直到维新派才认识到实现近代化关键的因
本文以《妇女生活》杂志为分析实例,通过还原该杂志的编辑出版、作者群、读者群、主要社会活动等历史面貌,在此基础上透视抗日战争时期女性与国家之间产生的摩擦碰撞,以及女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