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2在成脂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脂肪的积累源于过剩能量摄入。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储存脂肪的主要场所。过高的能量摄入消耗比会导致脂肪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过度肥大,导致肥胖症及多种并发症。脂肪细胞的过度增生基于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和分化。位于脂肪组织和骨髓血管基质层的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为前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在成脂分化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分化为脂肪细胞。成脂分化信号通路包括一系列转录因子级联激活。其中C/EBPβ对下游C/EBPα和PPARγ表达的激活是一个重要环节。活化的C/EBPβ结合到Cebpa和Pparg启动子C/EBP结合位点上,起始C/EBPα和PPARγ的表达。Cebpb基因中也包含C/EBP结合位点,说明C/EBPβ也参与自身的表达调控。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在哺乳动物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基因表达与沉默密切相关。DNA去甲基化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TET家族是一类双加氧酶,能羟基化5mC,将其转化为5hmC。5mC的羟甲基化反应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与DNA的去甲基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TET2在3T3-L1成脂分化过程中是必需的。本文初步探讨了TET2在3T3-L1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敲减TET2的3T3-L1细胞成脂分化受阻;TET2很有可能参与成脂分化转录因子的转录调控:TET2与C/EBPβ形成复合物,在后者的募集下,催化C/EBP结合位点附近的CpG羟甲基化,促进C/EBPα转录的起始,或维持C/EBPβ自身的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要想高效,教师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科学有序地实施课堂教学、点对点地精心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讲解和從容高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对此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4  新课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