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七世纪荷兰称金题材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iuuffuuyyaa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信仰与世俗财富之间一直存在着吊诡现象,二者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本文尝试从十七世纪荷兰的称金(称量金属货币或珍宝等)题材入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明确题材意义的指向,探寻这一问题在图像这一方式上的解决之道。此时期,荷兰在经济与宗教上皆迎接了巨大变革,称金题材即可视为反映这一全局之窗口。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称金题材流行的16世纪到17世纪中后期,并以集中出现的17世纪荷兰的称金图像作为考察对象。本文提出,从十六到十七世纪,绘画中的称金者形象产生了从“罪人”到“公正、正义之化身”的转化,这一变化的原因与新教伦理精神的影响有关。一方面,“天职”观为世俗社会的获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道德支持,而加尔文教中预定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称金者形象的刻画,使之更接近于“上帝的选民”。另一方面,入世禁欲主义的观念,使理性成为了称金者的特质。本文对17世纪中后期,表现女性家庭榜样、表达“虚空”主题的称金者图像进行分析,力图驳斥认为称金题材表现的是“贪婪”的观点,通过多层次的比较揭示题材的多义性,突破以偏概全的理解。本文旨在说明,称金题材反映出,荷兰人在信仰与财富之两难困境中找到的第三条路:一方面在现实意义上对财富与获利进行了开许,另一方面又在终极追求的意义上对此进行了否定,两方面共同存在、兼容,并抵达了平衡。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新生概念:当代艺术新空间物种,即当代艺术馆展览的空间概念。在全球文化共享的时代,任何艺术文化区域的界限己经开始模糊不清,全球化艺术的发展,改变了艺术的内容,同
武侠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历史渊源流长,据目前资料显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吴越春秋》里的剑侠越处女,而南宋洪迈著的《侠妇人》里第一次提到了“女侠”的概念;女侠及其形象在中国
期刊
期刊